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用詩記述歷史和志言,可說是中國詩歌寶貴的傳統。讀到年輕人用詩表達對歷史大事的感受,宣告自己的態度,我感到很高興。
以歷史事件來作詩的題材,我們往往會寫出一些具體事件或物件,例如今次兩首詩都用「坦克」來標明是哪件歷史事件,盡量使讀者不致與其他歷史事件混淆;再進一步,我們在詩裏明言或暗示,自己在這事上的立場和願望,正如今次兩名作者都同情遇難的青年,並對未來懷有美好的願景,相信薪火相傳的重要。這種寫法是值得讚許的,不過,歷史事件過分主導,有時就難免限制了詩。
亞里斯多德說過「詩比歷史更真實」。這話聽來匪夷所思,其實他指的,是歷史只是對過去事件的一個簡單描述和紀錄,而他認為詩除了複述歷史事件以外,還能夠超越某一特定歷史事件,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和可能性。詩是面向未來的,具有啟迪性的藝術。
我們既然用21年前發生的事來作題材,就當問自己,除了回顧和抒情,還可以從這影響無數中國人的事件裏,找到有關歷史、國家、人生的內在規律,類似本質和宿命似的東西嗎?當日,我也為這事寫了一首詩,用六月飛霜的典故念記歷世歷代含冤受屈的人,並且提到有朝一日連我們也會長埋黃土,成為沉默的一群,這是每個人的大限,可憐的是含冤者仍未得到平反。與大家分享(sleepylok.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html)。
■文評人
可洛,原名梁偉洛。《月台》編委,現為獨立作家及寫作班導師。著作小說《鯨魚之城》、小說系列《女媧之門》、小說集《繪逃師》、《她和他的盛夏》和詩集《幻聽樹》等。個人網站:sleepylok.com
回應 (0)
2024年07月02日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