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處收入不均火山口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6月21日 16:45
2010年06月21日 16:4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現在幾乎所有內地人都在批評中國內地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時坊間也在盛傳政府接下來會重點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我不想過多的責備今天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因為歷史上,幾乎所有國家在經濟起飛的高速成長階段都會出現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中國自不例外。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走市場道路,以效率優先,承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政策導向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中國經濟必然會出現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換句話來說,今天的問題是自找的,是意料之中,也是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土地瓜分 加劇貧富差距 但有兩點我想予以強調。第一,中國的收入差距急劇擴大是在進入21世紀後,這與房地產成為這個國家的所謂「重要支柱產業」有關。這個時期,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土地財富暴漲,而土地財富的瓜分大大加劇了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 第二,中國的收入差距擴大還與2004年之後的「國進民退」、壟斷行業愈來愈強橫聯繫在一起,而這實在是改革的悲劇。資料表明,2004-2009年,中國的GDP從1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3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近150%,與此同時,城鎮職工工資收入只增長了不足90%,這本來就很不合理。然而,更不合理的是,增長的工資大部分落在了企業管理層、壟斷行業正式職工身上,農民工平均工資僅僅增長了50%,而競爭性行業基層工作者的工資甚至不如農民工。 我想說的是,如果在房地產改革之初,能夠更注重平衡其中的利益分配關係;如果2004年不是叫停國企改革,而是堅決地推進國企改革,通過引入民營競爭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則今天的收入分配狀况會好很多,不至於如此惡化,也不至於弄得如此被動。 或者在政策的失誤之後,能夠在2006年、2007年主動糾錯並啟動中國經濟的新一輪轉型,則情況也會主動很多,有很大的可能富士康「12連跳事件」將不至於出現。 但現在說這些意義已經不大。收入分配改革將被逼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這涉及到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安全、平穩、和諧轉型。中國當前經濟正面臨三十年來空前的挑戰,人口紅利(即勞動力供應多的好處)接近臨界點、出口紅利基本消失、樓市紅利也將出現轉折,最重要的便宜飯都沒得吃了。因此,外需依賴型增長將被迫轉向內需主導型增長,投資主導的內需增長將不得不轉向消費主導的內需增長。為此,改善收入分配狀況,催肥消費者再催肥內需經濟,實屬沒有選擇的選擇。 弱勢群體未分享到繁榮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的社會轉型也迫使收入分配要調整。近段時期,幼稚園接連被襲以及富士康員工「連跳」事件揭示出,由於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中國的弱勢群體沒有分享到中國經濟的繁榮,已經在心理上陷於絕望,進而做出危害自身生命和社會安全的事情來。這當然也就意味著,中國已經坐在了一個社會轉型的火山口上,除非與時俱進,及時、全力推進轉型,否則社會危機難以避免。 富士康連跳事件最終戲劇性地以調漲工資一倍結束。這意味着,如果收入分配改善,弱勢群體對未來有希望,則危害生命的惡性事情其實不會發生。 從現在的情况看,中國下一步的確極有可能掀起一輪漲工資的浪潮。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問題提出來,就是中國經濟能夠承受漲工資之重嗎? 這關鍵取決於收入分配改革怎麼改,調工資怎麼調。如果工資上升太快,無疑相當於逼工廠關門,同時還可能推動物價上升,這對於中國經濟的震盪會很大。但如果考慮全面,措施穩妥得力,則完全有可能避免工資上升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同時還能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政府讓利 打破國企壟斷 以往,中國政府通常通過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社保福利標準等手段來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這種作法的本質就是「政府請客、企業埋單」。然而,一般性競爭領域企業的利潤率只有3%-5%,你讓它如何埋單?正確的思路其實是要在競爭領域減稅減負,同時打破國企壟斷叫停國進民退。這相當於政府讓利,對企業的影響並不大! 過去這些年來,政府收入的增長遠遠高於居民收入增長。此外,政府實際的全部收入要大於每年公布的預算收入。比如,按中央黨校周天勇教授的估算,2007年預算公布的政府收入為51549億元,但是,加上土地出讓金、收費罰款、社保繳費等沒有進入預算的預算外收入專案,保守估計實際全部政府收入高達85223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3%以上。這個比例遠高於一般研究認為的發展中國家GDP稅費負擔率18%-25%為宜的範圍。政府還利於民,可謂收入分配最正確的方向。 此外,政府還要大力促進中國的服務業發展,以此增加就業,同時提高工資。中國服務業增加值約佔GDP的40%左右,服務業就業比率約佔全部就業的30%左右,相比人均GDP 3200美元的一般發展中國家水平,滯後了30個百分點。 再一個就是要進一步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同樣與人均GDP 3200美元左右的發展水平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城市化水平滯後了15至20個百分點。因此,在其他動力消退的過程中,城鎮化將更加成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的奶瓶,支撐中國經濟度過轉型困難! 中國經濟現在的確是面臨「大考」,但由於中國經濟還比較「年青」,內在活力猶存,因此,如果做得好,工資的增長並不會破壞中國的競爭力,反而有利於中國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趙曉 -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3年10月23日 20:35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3年05月01日 08:10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3年05月01日 08:1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2年12月31日 20:50
thank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8月20日 09:35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8月20日 09:35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2年03月25日 14:39
文章內留言
1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