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高先生希望11年後(即45歲時)退休,要求擁有每月1萬元的生活費。另一方面,他打算把每月盈餘購買保險,並又盤算應否沽出自住物業,改為租樓。在分析如何達到理想目標前,首先檢測財政狀况,以高先生現時整體的資產計算,合共300萬元,扣除40萬元的按揭貸款餘額,還有260萬元,但按每月收入相對開支計算,約有4000元,即收入的20%作為盈餘,以作不時之需。
關於高先生11年後退休的計劃,我們首先假設保留現時自住物業,直至可作為退休之用。以每月1萬元的生活費,假設退休後將資本投放可抵禦通脹的投資工具上,應付30年的退休生活,45歲時應最少累積360萬元。因距離預期退休僅餘下11年,撇除物業,他持有的投資資產為50萬元,加上每月4000元盈餘,每年的投資回報率要達到14.1%。恒生指數過去11年計及每年股息的年回報率只達到約10%,所以高先生須有心理準備,或要進行較恒指為高的風險投資,才可累積到以上目標退休金額。
賣樓轉租 宜考慮租金升幅
倘若高先生把現物業放售,假設扣除手續費約取回200萬元的話,當然手上現時可動用的流動資產會較高,但要注意日後多了一項租金開支。如租金支出為每月1萬元,日後每月會出現6000元的赤字,但基於現流動資金充裕,我們先假定他的財務狀况足以應付此情况,直至退休為止。
假設資產增值可剛抵消通脹及加租幅度,即合共退休生活費為2萬元,要達到這個水平便要在11年後累積至720萬元,以現時可動用的250萬元的金額,抵消每月6000元的赤字後,所需每年回報率要達到11.5%才可,而以這個回報率而言,當中涉及的投資風險着實也不小。高先生在決定轉為租樓之前,應考慮多項因素(見表2)。
早買醫保 減日後負擔
既然賣樓轉租還有那麼多的潛在風險,高先生可考慮延遲退休期,例如在50歲才退休,退休年期維持30年。不過,前述之退休計劃沒有考慮購買保險所需,除人壽保險外,醫療保障亦不可少,請留意香港現時醫療收費系統已作出檢討,醫療費用增長率會較通脹為高,高先生可購買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險計劃,大大減輕日後負擔。趁現時年輕預早查詢及準備保險事宜,以免年長時保費大幅提高及不受保的風險。
以高先生現年34歲,以承保至65歲的定期人壽及基本的醫療保險之每月保費約為1000元計算,每月的盈餘所得3000元可作投資之用,加上現時的50萬元的資產組合,要達到以上所述360萬元(假設30年退休期而每月開支為現值1萬元,加上退休後的資本放在可抵消通脹的工具上),投資年回報率約為9.5%。
高先生現時的投資組合比較集中在香港。過去5年,股票及基金表現都十分波動,反映經濟周期總有起跌,如最近因歐洲債務危機及擔憂全球經濟放慢等陰影之下,波動性可能更加劇烈,未來10年之投資表現就需要經常檢討才行。倘若投資組合在回報上失準,應有心理準備,但在投資理財上,我們大多時候不能控制未來的累積總值,但只要我們能預先作好策略上的配套準備,最少都可以減少日後的差異,要達到理想並非遙不可及。
組合增環球基金 避單一市場波動
筆者建議高先生將每月盈餘放在一些環球的平衡基金內,這類基金的特點是除包括股票的升值潛力較高的投資外,亦會投資於債券等定息工具,減少整體組合的波動性。同時,基金進行全球性的投資,可作為香港為主的投資起着緩衝作用,減少集中單一市場的投資風險。
IBC保仕國際資本有限公司 余伯權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函。
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wkwok@mingpao.com或 chlung@mingpao.com
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 欠債、理財目標、可承受資風險及聯絡電話
回應 (0)
2023年10月23日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