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洲債務危機暫時緩和,但若有新壞消息出爐,不排除再對歐洲經濟造成打擊,不明朗因素包括歐洲各國的償付能力、財政赤字及違約事件等。不過,歐洲諸國正積極討論挽救經濟措施,以阻止更壞情况發生,正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說,拯救方案是為歐洲諸國爭取時間,讓各國專心處理內在的問題。
引入伙伴 優化營運
首域投資房地產研究部主管莊思利(John Sears)表示,現時市場上關心歐洲如何改善赤字,「開源節流」相信是必然的做法。目前,歐洲許多國家的稅務收入升幅,未必能應付政府債務的利息開支。若透過大力推動經濟增長以增加稅收,多國將顯得舉步為艱。畢竟,歐元區的經濟體系不能藉着直接調控利息以刺激內需與投資,亦不能藉影響匯率以帶動出口。另外,在「滅赤」的前提下,政府將難以透過增加開支以刺激經濟增長。
中短期而言,歐洲地區依然受到債務危機所困擾,已出台的方案亦非靈丹妙藥,未必能立時止住已爆發的問題。然而,這次危機卻促使各國正視政府的赤字問題,落實經濟改革。其中,希臘已通過緊縮政策,並對國有公司進行私有化改革,當中包括電訊、電力、水利及鐵路等。
歐洲仍值長線投資
部分項目早已錄得嚴重虧損,相信藉着私有化改革的進程,能引入合作伙伴優化業務運作,讓這些項目釋放出潛在的盈利能力。除了希臘外,其他歐洲國家料亦會以這種半私有化形式,改善多個行業的經營。
經營的改善將帶動企業盈利表現,首域基金經理預期在未來1至2年內,歐洲相關行業的營運虧損情况將大幅改善,甚至有望轉虧為盈,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機會。中短期而言,投資歐洲的風險相對較高,回報亦未必令人滿意。但長遠而言,今次危機有助歐元區正視潛在經濟結構問題。若未來歐洲成功解決相關問題,有望成為一個更具投資潛力的經濟體。
回應 (0)
2023年05月13日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