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作品:敵擋毒禍──宣傳教育新方向
學校:粉嶺禮賢會中學
學生:譚宇舜(初中三)、林世彪(初中三)、湯詠婷(初中三)、黃浩婷(初中三)、伍吉吉(初中三)
顧問教師:魯嘉恩
據禁毒處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數據顯示,06年在學校吸毒的數字有24宗,但09年則上升至65宗;而學生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由06年454人增加至09年722人,升幅達59%。吸毒風氣入侵校園,很多更是隱蔽的吸毒者,令協助青少年脫離毒癮的社工無從入手。政府推行大型校園驗毒計劃,鋪天蓋地的抗毒教育及宣傳活動應運而生,惟成效仍是未知之數。
不足一成學生認同宣傳成效
粉嶺禮賢會中學以問卷形式訪問了該校40名初中一至高中三學生,收集對禁毒教育及宣傳活動的看法。結果顯示,95%受訪學生在過去一年曾在學校參與禁毒講座,當中60%認為有助加深認識毒品,認為沒有變化的有23%;而認為講座沉悶或厭煩的則有42%。
對於在校內宣傳禁毒,65%表示效果一般,只有不足一成學生認為有效。學生建議政府推出嶄新的宣傳禁毒形式,如參觀緝毒犬訓練(35%)、參觀戒毒所(25%)、推出「毒品自首獎勵計劃」(22%)等。
功夫射擊 增加溝通
香港青年協會(葵芳分區)青年工作幹事凌煒鏗分享推動禁毒教育的心得時表示,除了舉行講座,他們會舉辦學習功夫或室內射擊等活動,增加與青少年溝通的機會,了解他們的需要,鼓勵他們積極面對人生,減少對毒品的好奇。
凌又指出,禁毒講座對學生少不免有點沉悶,但社工和教師可在其中觀察學生的表現及反應,如發現學生特別熟悉毒品名稱或量詞,或平時沉默寡言,在談及毒品的講座卻變得踴躍,他們便會跟進,找出需要協助的學生。
懼火反應喻吸毒心態
社工施建章則以不同人的懼火反應,比喻青少年的吸毒心態:有些人看見火便懼怕、有些人站在火旁邊才感到懼怕、有些人被火灼過後懼怕、有些人即使被火灼過多次也不怕;所以他認為,外展社工最重要耐心了解青少年,按其需要和個性找出吸毒原因,引導及陪伴他們想出解決方法,遠離毒品。
■獲獎感受
這次比賽拓闊了我們的視野,對社會時事有更多思考和認識。得獎除了一洗籌備過程中的惆悵、氣餒,換來難能可貴的榮譽,更重要的,是在尋找抗毒方法中,意識到毒禍已深種於社會,非霎時間能夠剔除;而社會及政府亦該取得抗毒的新指標,定下宣傳教育的方向。
■評語
內容豐富,有新聞性。——陳惜姿
報道根據所作的問卷調查,反映學生對禁毒講座的反應及禁毒宣傳形式的建議,從而提供改善建議,頗有層次。
——何禮傑
回應 (0)
2022年10月29日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