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08年底的金融海嘯,經過一年的整固,投資者開始重拾信心,認為全球經濟於2010年開始全面復蘇,更是預期中國經濟前景一片大好。然而,內地的政策開始收緊,影響了上半年內地市場表現,加上外圍主權債務危機惡化,拖累中港股市出現調整,恒指更一度跌穿19000點心理關口,低見18971點,本周三上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報20128點,險守20000點心理關口;上半年計,累計跌幅為6.4%,國企股指數則下跌9.3%。
政策收緊符合預期
其實政策適當收緊應在預期之內,因為2009年推出的振興方案,刺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屬於一種「非常態」的模式,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因為決策當局努力「保八」,但當經濟增長已經遠超其範圍,更達到9%時,為控制經濟增長在目標範圍之內,中央隨即推出緊縮政策是必然。在上半年調控成效未顯之時,預期中央短期內不會有過激的措施。預期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0%左右,隨着上半年的措施逐漸生效,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度時,經濟增長將進一步降到8%左右。
各地央行退市計劃勢延遲
展望下半年,除了中央微調政策外,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另一個左右投資者的情緒,有幸的是歐盟正在全力施救那些陷入危機的國家,主權債務困境不會像2008年金融海嘯一樣做成不可預見的嚴重衝擊。只是如此一來,眾央行退市的計劃勢將延遲,預計歐洲央行在2010年內都將被迫維持低利率不變。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實有利於中國經濟長遠健康持續發展,惟在微調過程中,大市的波動難免,我們將恒指合理值由之前的25350點,輕微調低至24000點,相當於今年預測市盈率15.8倍,以反映各方面問題對港股盈利所做成的下跌風險。行業方面,隨着農行(1288)上市,標誌着中國銀行體系改革進一步完善,銀行類股仍會受投資者追捧。防守性強的電訊股、三網融合概念股,一直是投資者焦點的內需股,包括體育用品、百貨及超市,未來仍會是焦點所在。
撰文:光大控股特許財經分析師主管 唐焱
回應 (0)
2023年03月10日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