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手足口病疫潮未退,又遇肺炎支原體夾擊,衛生署警告,專襲學童但無疫苗預防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或出現三四年一遇的周期高峰,上月錄得個案達97宗,貼近歷史高位。兒科醫生指此症又稱為「會走動的肺炎」,病童雖有發燒和咳嫰,但「行得走得」,四圍播菌易被忽略。 肺炎支原體上月97宗 衛生署昨天指出,近期肺炎支原體感染有上升趨勢,4月錄得48宗,5月和6月增加至68宗和97宗,顯示此病原體可能進入高活躍期,但今年至今並未錄得任何院舍爆發呈報。 本港對上一次肺炎支原體高活躍期發生於2005和06年,全年分別錄得415宗和549宗個案,今年首半年則錄得339宗,每月個案數字由最少的28宗(2月)至最多的97宗(6月),相對2001至09年,每月錄得的個案則介乎3至106宗,患者多數是5至14歲的學童。但衛生署和醫管局昨日也未能提供肺炎支原體感染病童病重入院甚至死亡數字。 咳嗽飛沫傳播 潛伏期3周 肺炎支原體屬常見的病原體,透過咳嗽、打噴嚏時噴的飛沫傳播,潛伏期約3周,常見病徵包括發燒、全身乏力、頭痛、發冷、乾咳和喉嚨痛。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說,「此症又名walking pneumonia,兒童受感染後會持續一周有少少咳,不嚴重,可四圍走,但照肺卻發現肺部全花了!」 韓說,服用抗生素已能有效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部分人甚至會自行痊癒,家長不用過分恐慌,但當發現子女出現上述病徵,應及早求診。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亦說,近期他亦見多了肺炎支原體感染個案,「多數是醫了5至7日,仍未退燒,甚至愈來愈嚴重」。他說,衛生署今次主要是提醒醫生提高警覺,適當時候便要用抗生素。雖然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後病重死亡的風險不高,但若出現肝炎等併發症,病情或會較嚴重。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回應 (0)
2023年10月20日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