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前天文台長林超英30多年來一直為香港市民監察天氣,去年退休後,前台長頻頻「落區」,到訪各學校、機構,鹨過自然變化教人如何「安心、開心」。他表示,經濟發達不代表會開心,回復到最基本的關心他人、過簡樸的生活和抗衡消費主義,正是開啟開心之道的不二法門。 林超英今年書展首次出版著作《天地變何處安心》,在書中如數家珍般從宇宙起源談起,說到冰河時期、農業社會興起至工業革命,最後演變成現代的商業社會。他最後問「當GDP(國民生產總值)上升,人會快樂嗎?」林超英的答案是「不」,經濟好,不代表人會快樂。 現今社會商人控制 欠關懷 林超英指出﹕「現今社會大多由商人控制,不少企業只講衡工量值,員工只是工生產工具一部分,欠缺一份人與人之間的關懷。」 不少企業皆以「要向股東交代」為借口,林超英引用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的演說﹕「當公司業績不佳時,第一個離棄公司的是一眾小股東,相反員工會堅持到底,故一定要對員工好。」 林超英在任天文台長時,最聞名的是要求所有員工一定要在下午6時前下班回家,他認為,這才是健康的工作及家庭生活。 倡少消費 重視家庭生活 去年退休後,林超英經常獲邀到不同學校和機構舉行講座,他笑言「這是落區送外賣」。他直言,部分學生對生活很迷惘、不開心,但看到不少教師及校長都關注學生應有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仍值得安慰。 林超英表示,若要開心或安心,首要是抗拒不良的消費主義,不少青年以至成年人都追逐物質,忽略人的真正價值。 他指出﹕「一件T恤的生產和銷售過程,會產生幾十公斤二氧化碳,故減少消費不單環保,亦可以讓人過一種較正常的生活,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這便是林超英的開心之道。
回應 (0)
2023年07月06日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