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錕太太推動「老人癡呆症」正名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7月14日 06:09
2010年07月14日 06:09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老人癡呆症」的病人,是否個個都又癡又呆?在黃美芸眼中,丈夫、前中大校長高錕病情未惡化至此地步,她覺得這個約定俗成的名稱影響一些初期患者不想被負面標籤而延遲求醫,她正與中大合作推動「老人癡呆症」改名運動。

已集逾百建議 交高太選出

高太透過中大旗下賽馬會耆智園癡呆症綜合服務中心舉辦正名比賽,邀請各界為老人癡呆症想出一個更貼切名字,至今已收到逾百個新名建議,後天(16日)截止。身兼中心總監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說,正名是第一步,之後會就新名稱諮詢醫管局和社會福利署,希望公立醫院帶頭全線採用,新名稱將會由高太親自選出(見表)。

老人癡呆症的英文學名是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因德國醫生阿茲海默1901年首先發現而命名,後俗稱Dementia,香港譯作「癡呆症」,內地稱為「腦衰退症」,台灣稱為「失智症」,日本叫「認知症」。

家屬怕被標籤 不敢公開病情

香港人提起癡呆症,不少會想起電影《女人四十》中的喬宏——大小便失禁、認不出親人、失去照顧自己能力的老人。郭志銳說,現實中若出現喬宏的病徵,已十分嚴重,其實很多患者的情况並非如此負面。

葉太5年前發現80歲母親患癡呆症,「她多次遺失鎖匙、爛透的銀包補完又補卻不懂買新」。母親患病前經常出入醫院做義工,有天她問到﹕「我唔知醫院升降機在哪兒?」葉太心知不妙,帶母親求醫,「知道她患老人癡呆症,我不能接受,因為她一點都不像『喬宏』」。

葉太的母親曾激動大喊﹕「我一啲都唔癡呆,只係無記性。」葉太哄母親吃藥,只敢說是「保腦藥」,「有很多病人家屬,因為怕被標籤成『喬宏』,都不敢公開摯親病况」。

高錕的妻子曾說,最難接受患癡呆症的丈夫變成另一個人,葉太身同感受﹕「媽媽以前好活躍常做義工,眼見她逐漸失去照顧自己能力,例如不願冲涼,把用過的紙巾牙籤再用,我很難過。」癡呆症患者的家人承受壓力,葉太希望「病名可如實反映病况——失去智能、記憶,不是行為癡呆。」

郭志銳表示,很多病人因自覺行為不癡呆,諱疾忌醫,故推動老人癡呆症改名運動。衛生署和中大2005至06年間向長者進行「認知能力」測試,估計全港約有7萬名70歲以上的社區長者患上不同程度癡呆症,65歲以上人士平均每10人便有1人患病。除老人癡呆症,早前有團體推動把「癲癎症」改名「腦癎症」。

明報記者 盧曼思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3月04日 09:59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3月04日 09:59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9月01日 11:50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9月01日 11:50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3年09月01日 11:50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