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陸續爆出消費品質量誠信問題傳聞,霸王(1338)二噁烷事件後,投資者對消費股的關注急速提升。今年2月上市的半新股瑞年(2010),昨因內地網站舊聞新炒,重提年初公司氨基酸產品抽查不合格一事,市場信心受打擊,開市不到半小時,股價急挫16.1%後停牌。瑞年主席王福才急解畫,稱產品不合格純屬外判廠家所犯低級錯誤,因裝量過程不穩定造成,令實際氨基酸含量少於包裝標示。但他反覆強調,該產品對人體無害。事件早於二月已有公布早在本周一,網上便流傳來自中國食品產業網消息,稱江西樟樹市中醫藥科技研究所生產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於北京藥監局抽檢中被列為不合格。記者昨於北京藥檢局網站見到該通告,但其公布日期原來是今年2月。公告顯示,藥監局是於去年下半年展開抽查,而瑞年該批被抽查的口服液是2008年12月8日生產,被指氨基酸不合格。主席:外判生產商出事王福才昨向媒體解釋稱,公司受產能限制,從2008年起同江西樟樹研究所合作,委託其生產瑞年氨基酸口服液。由於產量較大,該研究所於裝量過程中出現誤差。根據產品包裝所示,該批10ml裝的氨基酸口服液,每100毫升中應含氨基酸7.87克,但北京藥監局抽檢發現,實際含量僅為2至3克。但據王介紹,目前公司已將含量標準定為2克,因「分量適合,且口感更好」,該標準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北京藥監局已要求江西研究所繳付罰款約幾百元人民幣,瑞年強調,公司原本有覆檢機會,但因山西廠家當時正準備年檢,且出問題批次數量少,僅十多盒,故未給予足夠重視,結果不了了之。公司首席財務官潘翼鵬指出,於2009年財政年度,10ml小瓶裝氨基酸口服液佔本公司總銷售收入約1.5%。瑞年方面稱,本公司自有氨基酸口服液生產線已具備GMP生產條件,與研究所的外判生產合同將於2010年7月31日到期並終止,此將通過自有的生產線生產氨基酸口服液。一則過時的消息為何會造成瑞年股價如此波動?早先出報告硬將瑞年與霸王湊成一對的里昂證券,今次可謂歪打正着。里昂月初報告指出,瑞年最相關的同行是霸王,兩者同是在近期上市,配合內地消費主題,顯著差異是在估值上。豈料霸王未多久便陷入二噁烷漩渦,投資者自不由對瑞年也產生疑問。王福才昨晚飛赴北京,將與北京藥監局官員會面。關於會面原因,他指希望藥監局於回答查詢時可對其公正一些。(明報記者蘆歡報道)
回應 (0)
2024年05月30日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