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提起地理,大家可能想起天氣變化、地塊移動及火山爆發等,其實「地理」並非遠在天邊,但30年前地理學生「必讀」的《A Geography of Hong Kong》,已不能盡說近十年的變遷,於是一班學者摒棄學術用語,用顯淺的文句寫成《新香港地理》,作者之一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說︰「這書已結集香港過去數十年變遷的精華,想了解自己住的地方的市民應讀此書。」棄學術用語 加自然保育新課題今天書展會場內會找到的《新香港地理》分兩冊,上冊屬自然地理,講解天氣、地貌、生物多樣性等八個項目;下冊則訴說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住房、工業、運輸等,由多名地理、建築、地質等學者寫成。「我讀地理時,無人提自然保育,說地貌亦不如今天的深入。」於70年代初讀大學、協助撰寫自然地理部分的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說,80年代出版的《A Geography of Hong Kong》是地理學系的「必讀天書」,但至今相隔近30年,香港人口由當年的500多萬增至700多萬,當年亦以工業主導論述經濟發展,而昔日沒人觸及的「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等課題今天已成地理學不能分割的部分,有必要撰寫《新香港地理》。而很多香港地理的學術論文用太多學術用語,令人難以明白,「我們常說想做知識型社會,那也要給社會知識,將來才可就各事物有更深入的討論」,作者之一的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表示,希望透過此書,讓一般市民亦能掌握香港地理及社會發展的知識。
回應 (0)
2023年12月26日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