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對少年突然發狂殺人的原因亦大惑不解,他指出,精神病中的確有一種叫「急性及短暫精神失常」的病症,患者會突然失控、迷惘、暴躁、出現幻覺和妄想,會以為有人想傷害自己,有可能作暴力行為。他指出,患者得病原因可能是由壓力引起,亦有個案是在無壓力下發病,醫學界暫時仍未透徹了解無壓力發病的原因。
「一發病即殺人罕見」李永堅補充,由發病至高峰期一般「需時」兩星期,也有在短短數天內發生的個案,「不過若該少年前晚仍未見異樣,實在不知他是否患有此病而發狂傷人」。他又說,過往接觸的同類患者都未見有暴力行為,「因為性情轉變太明顯,家人很快就察覺,會帶對方求診」。
至於少年會否早已患上精神分裂或思覺失調等精神病,李永堅認為機會不大,因精神病者有如此嚴重的暴力行為,其病情大概已步入中期或後期,即其出現的徵狀(如暴躁、不能集中等)已頗明顯,理應早被發覺精神有異。「另一個可能是濫藥導致他精神失常,但若少年本身是乖乖仔,會否因此而犯事則不得而知。」
專家推測意識﹕不能共存 只能眦滅犯罪學家黎定基認為「殺鰦佢懐,世界少鱓人會好鱓」這句說話反映疑兇「不能共存、只能眦滅」的意識形態,即在遇上處理不了的問題或感覺遭人侵佔私人空間時便會以「眦滅」的方式解決,不排除這心態是玩網絡遊戲中而積累的。
疑打機礙處世 壓力爆煲殺親人城市大學犯罪學課程主任黃成榮亦認為這個案屬「科網電玩後遺症」,若人過分沉迷網絡的虛擬世界,會令其難以應付現實,「他們未掌握到人生技能,包括如何解決問題、處理壓力和衝突,當怨恨或壓力累積至頂點,便會胡亂發泄,如網絡遊戲中要眦滅敵人及阻礙其前進的人」。
黃成榮估計,今次少年突發狂殺親人是因為「壓力爆煲」。他解釋,少年可能正受多方面壓力,包括經濟、學業和生活興趣,「父母開24小時茶餐廳,日做 夜做,會令少年為自己將來有所擔憂﹕『我又要捱到幾時?人生有何意義?』而他將升讀中四,新高中課程加上將要升大學,亦會有壓力。」另外少年平常會打機, 或以此作宣泄途徑及樂趣,若父母曾出言阻止,或自己因升高中要加倍努力讀書而無時間打機,都會令他感到困擾。
日本多案例 專家警告港步後塵黃成榮補充,日本過往發生不少青少年發狂殺人事件,當中不乏患上科網電玩後遺症的人,他警告,香港亦走向高科技年代,相信「正步日本後塵」,認為情況值得關注,「我們亦不能低估青少年在社會面對的壓力,問題需要正視」。
2024年07月01日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