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太陽能股命懸國策 長青網文章

2010年07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7月26日 05:35
2010年07月26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低工資條例》具體時薪敲定前,有關政府干預自由市場經濟的討論、爭拗,在未來半年、甚至一年仍會延續,涉及最低工資的討論及文章多不勝數。《經濟學人》以「實驗的終結」為題,細數香港回歸前後自由市場經濟的前世今生;《信報》林行止7月20日《為何應定較高的最低工資》專欄文章;新地(0016)創辦人郭得勝前私人助理潘慧嫻的《地產霸權》等都值得細讀。

筆者上周建議,讀者將《條例》定性為社會議題而非經濟議題的話會較容易接受,免去不少論點上的爭拗。坊間不少反對者高舉自由市場經濟旗幟,認為勞工市場應由供求方自行釐訂而非政府介入,企業在繳足稅款後為什麼成為箭靶,承擔另類社會責任等等。

筆者須指出,健康的自由市場經濟,須符合供求雙方均由大量承價人組成、行動獨立無法左右市場價格水平,以及供求雙方對價格敏感有即時反應等等多項假設,可惜部分假設在香港並不成立,例如超市由百佳及惠康寡頭壟斷,個別家族財團跨行業壟斷等等,均有違市場需要有大量承價人、或行動獨立難以左右市場價格的假設。若果自由市場經濟被扭曲、被家族財團操控(6大家族佔港股市值超過15%、80%新盤供應),筆者認為,香港卸下這個已經「變質」的自由市場經濟包袱,也無不可。

兩A股IPO 盈利倚賴出口退稅

相比下,內地開宗名義以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方式管治直接干預,上至人民幣匯率(干預是否等同操縱由讀者判斷)、燃油天然氣零售價;下至大蒜、綠豆價格無一不管。

筆者骨子裏反對人治式的社會主義經濟,但市場早已適應內地每事管以及國策主導的政策市。以上月底獲中國證監會審批上市的兩家新股——東方日升新能源及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為例,兩家公司均以產銷太陽能(或稱為光伏)發電組件為主,招股文件(註1及註2)披露兩家公司的主要盈利均來自國家出口的退稅,金額分別佔東方日升及浙江向日葵2009年全年盈利的76%(見表1)及84%,換句話說如缺乏中央的政策扶持,產品出口佔營業額94%及60%的兩間太陽能電池的公司,能否上市甚至繼續營運均成疑問。

無論是太陽能發電組件產銷的上游行業,抑或老百姓坐在家中應用太陽能發電也好,太陽能發電屬於技術與資金密集型產業,這些新興能源行業缺乏國家政策扶持、傾斜,單靠自由市場經濟的話,企業在無利可圖下根本不會參與發展。

欠政策配合 無利可圖

目前內地的電力以燃煤為主,新興的潔淨能源還包括水力及風力,3種發電方式的成本(每千瓦時)約為0.2元人民幣、0.2元人民幣、0.8元人民幣,相比下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介乎1至2元人民幣,偏偏上網電價只有1.09元人民幣左右,加上有效時間受制於光照氣候等因素影響只有12%,遠低於風力及水力的25%及38%,一旦缺乏中央補貼資助,內地沒有一瓦電力會來自太陽能。

至於成行成市的太陽能組件生產商,生產的組件超過80%出口到海外,因為內地有關太陽能發電組件的出口退稅率是17%。按東方日升估計,產品出口退稅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盈利將會減少5.81%,幸而7月15日實施的《關於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中並未將太陽能組件納入其中。

不過,對於那些憑出口退稅衍生的價格優勢,長期將組件出口到歐洲的內地廠商而言,關心的是內地會否長期維持出口退稅呢?內地扶持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政策又會否改變呢?政策轉變對保利協鑫(3800)、興業太陽能(0750)這些上市公司的衝擊又有多大呢?

借鏡德國 回購電力鼓勵安裝

以全球最先廣泛應用太陽能發電的德國為例,德國去年發電系統安裝量達3800兆瓦(3.8GW),累計安裝量達9800兆瓦(9.8GW),佔全球總安裝量的50%。德國的太陽能政策早於19年前(1991年)推行,當地政府透過補貼推出「千屋頂計劃」,鼓勵住戶在屋頂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不過筆者認為,德國成功之處並非單靠補貼(中國也透過補貼推動行業,惟至今成效不彰),而是成功將太陽能發電上網及聯網,再容許用戶將高於市價的價格轉售多餘電力予公共電力公司。有關的回購電力補助政策成功誘使用戶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政策亦已納入德國的《國家可再生能源法》。相比下中國是只剛剛起步,內地過去推出多項政策(見表2),可惜大多流於補貼及出口退稅等隔靴搔癢的層面,沒有好好解決上網及聯網問題。

筆者深信,全面利用清潔能源是所有國家的終極目標,內地不會貿然更改新興能源的扶持政策,國家能源局近日透露已完成介乎2011年至2020年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並上報國務院審批。據悉作為第一個針對新興能源的10年規劃,涉及金額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列入的新興能源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及地熱能等等,希望10年後新興能源消費可以佔總消費15%。

面對全球經濟新一輪下滑趨勢,中央若將新興能源規劃納入新一輪的刺激經濟方案,既可以達到刺激經濟就業的目標,亦可達到減排節能的長遠目標,相信新興能源股有機會成為未來大市的焦點所在,礙於字數所限,筆者未來會繼續探討、分析一眾具實質業務的新能源股,以及借殼混水摸魚的「變身股」。

凌中則

歡迎透過電郵聯絡 lcc.mpf@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Vicky
2024年07月20日 12:14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4年07月20日 11:5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3月10日 11:30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3月10日 11:30
多謝分享
1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