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昨公布10年來累積收入最多美國上市公司總裁(CEO)排行榜,軟件巨擘甲骨文(Oracle Corp.)創辦人兼總裁埃利森以18.4億美元薪酬稱冠,蘋果喬布斯則排第4。但10大高薪總裁的薪酬,並非與公司表現相稱,其中4人所屬的公司在10年間令股東出現虧損。
總裁高薪與表現不相稱
《華爾街日報》統計的總裁薪酬包括了工資、獎金、額外津貼,以及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的已實現收益。統計未包括新授予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的價值。截至去年5月31日(即最近公布高層薪酬的財政年度)的10年間,甲骨文市值增加近2倍,由360億美元增至980億美元,於1977年創辦甲骨文的總裁埃利森(Larry Ellison),目前持有約23%股權,市值約288億美元。埃利森過去10年共獲18.4億美元(約143億港元)薪酬,其中股票期權的已實現收益佔當中97%。
至於被譽為過去10年最優秀總裁的蘋果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則以7.49億美元排第4。雖然蘋果股價過去10年上漲了近12倍,但他每年只領取1美元象徵式年薪,而他2006年兌現了手上的股票期權,進帳6.47億美元。
雷曼禍首排11 袋35億
調查顯示,這些總裁中,只有小部分在過去10年為股東帶來豐厚投資回報。在前10名最高薪總裁中,4人所執掌公司的股價在過去10年下滑。排12的戴爾電腦總裁戴爾(Michael Dell),近10年的收入達4.54億美元,但公司股價卻跌了66%。前雷曼總裁富爾德(Richard Fuld),竟以4.57億美元(約35億港元)薪酬排第11,原因是他在公司出現問題前已將大量股票期權兌現。
有批評指出,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令高層一味採取能短期內推升股價的高風險舉措,最終反害企業。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弗雷德(Jesse Fried)說,公司總裁和股東的財富出現如此差異「令人相當沮喪」,表明當中相當一部分公司高層財富與表現無關。
華爾街日報
2024年04月20日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