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農業銀行(1288)完成上市大業不久,另一重磅內地銀行股亦緊隨其後宣布集資大計。本港最少16萬股民持有的工商銀行(1398),昨日召開董事會正式通過了450億元人民幣(折合港幣約515億元)的A+H股供股大計,供股比例為每10股供不超過0.6股。按此計算,每股供股價不低於2.245元人民幣或2.5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大幅折讓約56%。以一手1000股計算,每手供股成本不少於154港元。
工行在上交所發出董事會決議公告,同時宣布已審議通過私有化工銀亞洲(0349)的議案,當中包括純現金邀約,惟沒有進一步透露詳情(見另文)。而董事會是在北京總行和香港工銀亞洲,兩地通過視像會議召開。
每手最少供154元
作為市值最大的內銀,工行是最後一家公布集資細節的四大銀行,但其昨日揭盅的方案,與早前本報報道相若。工行的公告稱,董事會通過A+H股供股,按每10股供不多於0.6股的方式,融資最多450億元人民幣。由於工行本身資本水平為內銀之冠,因此除了融資規模為工、中、建三大銀行中最細,供股比例亦最低。
折讓或收窄 供股比例可降低
早前建行(0939)、中行(3988)已公布,分別透過A+H股供股集資最多750億和600億元人民幣。
按工行昨日H股收市價5.88港元計,供股價折讓高達56%。但參考已完成融資的招行(3968)和交行(3328),二者供股價折讓幅度介乎37%至49%,若工行的相關折讓幅度與同業相若,可望進一步降低供股比例,可能低至早前消息人士向本報透露的每10股供0.3至0.5股。
根據目前該行總股本3340.2億股為基數計算,供股計劃下的可配股份總數共200.1億股,當中A股佔75%,H股佔25%。而持股達70.75%的大股東中央匯金,已表明會全力支持內銀供股,其持股佔去A股逾九成,因此A股的實際融資壓力不大,H股的集資規模則達129億港元。
工行第二大股東高盛,持股3.9%,如參與供股,須斥資20.3億元。
H股集資129億
供股計劃有待9月15日的股東大會通過。工行稱,供股集資金額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進一步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各項業務較快發展,促進盈利能力和股東回報增長。
截至今年3月底,工行資本充足率達11.98%。早前該行宣布,有意把未來3年的資本充足率,逐步增至12.3%左右。該行擬於下月26日公布中期業績。
交銀國際銀行業分析師李珊珊表示,供股集資計劃早已在市場預料之中,故相信正式公布後對股價影響輕微。而且,在目前估值相對「安全」的範圍下,相信工行估值今年內仍有上升的空間。唯一的不明朗因素,在於9月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清查結果,以及政策的方向。
(明報記者羅羽庭、李家欣報道)
2024年04月25日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