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ASM太平洋(0522)公布業績同時,宣布以象徵式1歐元,收購德國西門子旗下「勁蝕」的電子裝嵌分公司SEAS全部股權。儘管公司行政總裁李偉光強調,收購為公司帶來半導體表面貼裝技術,有信心兩年內將業務扭虧為盈,但市場仍難免想起,5年前西門子同樣以「倒貼」的方式,將手機業務半賣半送予台灣明基,最終以失敗收場。
市場恐因貪平損手
西門子的SEAS虧損連年,去年受金融海嘯影響虧損達到1.51億歐元,根據協議,西門子除收取1歐元象徵式收費之外,還要向SEAS注資2900萬歐元(約2.94億港元),而ASM一方則須注資2000萬歐元(2.03億港元)及提供2000萬歐元循環貸款,以及承諾在6年向SEAS提供一份總額1.2億歐元(12.2億港元) 的支持函,交易預期最遲於2011年4月1日前完成。
西門子寧願「補貼」蝕讓業務,難免令人對往後的發展有保留,而且SEAS去年度虧損高達15.9億港元。李偉光指出,SEAS今年業務復蘇的速度理想,ASM接管SEAS後,亦會進行一連串開源節流的計劃,包括將投入生產較為低端的產品,為SEAS開拓亞洲市場。
他續指出,SEAS去年曾經裁掉一半的員工,令僱員人數由2102人減至1282人,內部成本控制合乎理想,並會透過減低歐洲高成本供應商,去減省開支。
ASM稱可收協同效應
李氏指出,ASM一直希望發展「一條龍」的電子裝嵌服務,現時ASM在半導體設備機器有領先地位,而SEAS主要製造半導體貼裝相關的器材,在全球市佔率排行第三。他認為,兩者在技術以及客戶都可以互補,收購將會帶來協同效應。
西門子並非首次以「超筍價」出售業務,05年6月向台灣明基(BenQ)出售旗下的手機業務時,便同時透過注資以及購入明基新股的方式,「貼錢」送走虧損連年的手機業務。當時明基的舵手李焜耀一度認為,收購為公司節省7、8年的「練功時間」,協助明基晉身為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商。可惜有關收購不到2年便因為虧損金額超出預期而失敗收場,除了手機開發進度欠佳外,明基與西門子各部門難以融合以及未能透過裁員減省人手,亦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2024年05月25日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