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大陸小麥市場正受國內外雙重夾擊,未來內地和香港有可能要面對「貴麵包」時代。今年以來,國際4大糧商已開始搶攻內地小麥市場,收購小麥加工和銷售產業,又在背後推升小麥收購價,冀奪取內地小麥市場控制權,被指是新一輪「跑馬圈地行動」,危及中國糧食供應安全。中國近期正加緊進口小麥以補充庫存,以求穩定糧價和維護糧食供應安全,亦成為小麥價格難以回落的原因。
內地小麥市場,不僅是內地收購小麥企業之間的競爭,國際4大糧商中的法國路易達孚、新加坡豐益國際旗下的益海嘉里,以及多間外資企業,都相繼進入中國糧食收購鏈之中。益海嘉里便在中國多省建立或收購糧食加工企業,並開始構建從收儲到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經營體系,去年在全國已擁有12家麵粉加工企業,相比下2007年僅有5家。
國際糧商高價搶小麥拓市場
益海嘉里往年主要靠競拍國有糧庫小麥來滿足其麵粉生產的需要,但今年卻直接向私營糧食收購企業提供資金及定出開價金額,托他們代收小麥,完成後付佣金。益海嘉里財雄勢大,全力開拓市場,開價較市價要高,許多小麥收購企業利益均受損。河北曾有一個流行的說法,「當地糧食儲備企業要製訂糧食收購價格,還需要與跨國糧商益海嘉里集團協商」。
上月,新華社便批評4大糧商的做法是「新一輪跑馬圈地」。
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產能擴張,亦是內地小麥價格上升的主要推手。有江蘇麵粉加工企業人士稱,加工1噸小麥只有20元人民幣的淨利潤,小規模加工掙不到錢,因此所有企業都增加收購和擴大產能,直接令小麥以至其他糧食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况。
不過與玉米等相比,目前小麥升幅仍然是較小。有內地傳媒便引述糧食部門權威人士估計,未來小麥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有專家擔心,長期來說,外資進入中國糧食市場,還對國家和地方糧食安全不利,因為這可能使政府不能及時掌握糧食庫存、銷售和購買情况,導致難以作出正確決策。在當前通脹預期下,部分企業和糧食會囤積糧食,對市場產生不穩定因素。國家發改委上周警告稱,將禁止被查出囤糧的企業,參與糧食收購。
港「貴麵包」時代恐重臨
除了外資的入滲,作為全球最大小麥消費國的中國,亦難以擺脫外國糧價波動的影響,因為中國需要為糧食安全而大舉由澳洲、加拿、法國、美國和阿根廷等國,進口小麥作為糧食儲備。澳洲最大的小麥出口處理機構CBH Group稱,中國對澳洲小麥的需求大增,已達到至少5年來最高。本港絕大部分糧食都由中國大陸進口,內地小麥等糧食價格飈升所造成的成本壓力,勢將傳遞到本港,意味通脹的壓力將有增無減。目前仍難說是否會出現2007年的全球糧食危機,但國內多種糧食商品在被連番炒作下,「貴麵包」時代確有重臨的可能。
2024年08月15日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