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太古A(0019)中期業績勝預期,撇除所有非經常性項目的核心盈利多賺31%至49.2億元,中期息創歷年新高,增加67%至每股1元。國泰(0293)盈利理想,是推動太古盈利上升的動力之一,集團另一主營業務地產,其寫字樓租金收入竟低於去年下半年。雖說派息增加,太古現時估值不算十分吸引,未持貨者宜按兵不動,耐心等候低吸機會。
租務跑輸港整體市場
太古A業務涵蓋地產、航空、飲料、海洋、貿易範疇,國泰盈利有意外驚喜,固然對集團上半年整體業績有正面幫助,但從盈利分佈來看,地產依舊是太古的主要盈利來源,佔核心盈利比重50%,所以以收租股的角度分析其投資價值較為合適。
隨着美國經濟回穩,本港寫字樓市場繼續復蘇,外資企業擴租活動異常積極。受惠租務市場需求強勁,太古表示寫字樓及零售物業續約租金普遍維持正增長,帶動上半年租金收入錄得9%的按年增長,達39億元,其中寫字樓分部升7%,零售物業(商場)則升8%。但筆者將數字與去年下半年比較,竟發現寫字樓租金收入倒退0.7%至21.21億元,商場收益年初至今升幅亦只有3.7%,明顯跑輸本港整體租務市場。
據萊坊的數字,上半年本港各區寫字樓升幅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當中以中環核心地段最勁,年初至今升幅17.1%,中環及灣仔區升幅均超過一成,全港整體租金則升9.9%(見表1)。目前太古在本港擁有1029.4萬平方呎寫字樓樓面,主要分佈在金鐘太古廣場(佔總樓面21%)及鰂魚涌太古坊(佔總樓面58%),兩區今年租金升幅雖低於平均水平,但仍分別達到7.3%及6.7%。
再翻查公司的出租數據,截至6月底,旗下寫字樓空置率為2%,較去年底下降1個百分點,商場出租率維持接近百分百。出租面積沒有改變,樓面空置率更有輕微改善,市場租金及續租租金上升趨勢未改,但何以太古租金收入不升反跌呢?筆者唯一想到的解釋,是期內牽涉若干租約改動,太古因給予新租客免租期而少收了租金。
加租空間小競爭增 來年難樂觀
展望下半年,太古對租務市場前景感樂觀,但筆者估計未來一年租金收入只能維持持平至低單位數增長,原因有二:一、下半年租約到期比例佔總樓面面積4%,明年約滿比例亦只有18%,太古透過續約加租增加收入的空間不多;二、今年新落成甲級寫字樓供應逾230萬平方呎,主要分佈在觀塘、九龍塘、鰂魚涌等地(見表2),對逾半樓面同樣位於非核心地區的太古構成直接競爭,限制了租金的升幅。短線而言,筆者唯有寄望太古繼續透過控制成本推動盈利增長,例如上半年基本溢利升幅遠超收入,賺24.63億元,按年升33%。
太古這次尚算慷慨,派中期息1元,計及市場預期派發的2.2元末期息,預測股息率達3.3厘,較一眾收租股普遍2厘多略高。然而,租金收入缺乏大漲動力,短期太古地產再申請上市的機會極微,意味着太古的每股資產淨值(NAV)難以大幅提升。市場給予太古每股NAV估值約120元,現價相對NAV折讓僅18%,幅度較歷史平均折讓20%至25%小,現水平上車值博率一般。投資者不妨耐心等待股價回落至90元以下,才考慮吸納。
撰文:郭子威
2024年09月14日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