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歷史篇﹕訪古都學習歷史教訓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06日 05:35
2010年08月06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南京曾為中國多個朝代的首都,更與香港息息相關,訪問團參觀談判割讓香港的《南京條約》的地點靜海寺,感受當時清政府在戰爭及戰後談判均節節敗退的歷史。

南京在近代歷史中,最慘痛一役莫過於二戰時的大屠殺,當年日本侵佔南京6星期,屠殺約30萬人,平均每12秒便有1人遇害。

南京政府於日軍屠殺場之一的江東門,興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圖片、文字、錄像、場景重現等,展示戰時慘况,這也是對學生帶來衝擊最大的一站。例如其中一幀刊有被砍的中國人頭掛在欄杆上的照片,讓安柱中學中四生張五嫦、李兆忠中學中四生葉可頤等非常震撼。

南京大屠殺 「可寬恕不可忘記」

安柱中學帶隊教師鄭志華認為,當局興建紀念館非為追究責任,只是單純展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在戰爭中可能會做出失控行為,提醒包括日本人、中國人等所有參觀者,要好好控制自己。他與董玉娣中學帶隊教師陳雅詩均記得當時救助中國人的德國人拉貝,在日記所寫的「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記(forgivable, but unforgettable)」,認為要原諒亦要汲取歷史教訓。

然而,董玉娣中學中六生顏星溥、黃宇聰和中四生羅駿軒觀察到,不少參觀者在不准拍照的館內不停拍照,甚至笑着在載有死難者資料的檔案架前拍照,似觀光多於了解災難,顏擔心新一代已開始遺忘這段歷史。

離開南京後,學生到訪位於吳江市的同里古鎮,遊覽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等。安柱中學中三生吳國城和李兆忠中學中三生江詠嵐對於鎮內的店員,甚至撿拾膠樽回收的人都笑臉迎人,均感受深刻。當晚接受吳江市官員宴請時,代表團員講述幾天行程感受的代表之一、英華書院中六生何志威提到,吳江市保育同里古鎮的方式,包括讓原居民繼續居住,保留生活氣息,他很認同其保育方式,更希望將此作為香港的保育建議。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9月17日 10:58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09月17日 10:58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