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銀行業正面臨利潤急降時代,《金融時報》報道,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和歐洲債務危機,導致7月份市場活動降溫,美國各大銀行在第3季甫開始即出師不利,現正準備迎接交易利潤驟減的挑戰。美國各大行還得為應付金融改革法案,進行業務重組或出售業務,這亦意味交易業務對銀行未來盈利的貢獻銳減。匯控在北美業務恐怕未必能完全避開這次衝擊。
有華爾街銀行高層稱,在市况不明下,上月交易量和盈利能力,甚至不及低迷的第2季,對冲基金尤其不願意在股票和債券上大舉押注。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公布後,交易活動近幾日雖略有回升,但市場對銀行業「交易盛世」終結的憂慮正在加深,有金融機構還考慮裁員。一名高級銀行家說﹕「對於交易而言,7月是糟糕的1個月。若8月和9月沒有急劇反彈,那麼銀行將被迫裁員。」
在金融危機後,交易激增曾成為銀行多季盈利的主要動力。但隨着歐洲債務危機擴散,全球金融市場又轉趨波動,令交易活動收入下跌。《金融時報》形容,交易利潤暴跌表明,金融機構的消費及商業銀行業務的重要性需要增加。可惜的是,美國銀行業的消費信貸減少,令針對個人消費的業務未見太大起色。以匯控北美業務為例,雖然上半年終轉虧為盈,且撥備大減,但匯控北美繼續縮減消費融資業務,仍是大勢所趨。
市况不明 7月交易量銳減
交易活動不足,導致了許多銀行未能在商品、外匯及股票交易方面,達至既定收入目標。華爾街高層和分析師將7月糟糕的表現,歸咎於因為散戶、對冲基金和投資機構觀望態度濃厚,令交易量下降,以及激烈競爭導致利潤空間受壓。
銀行業交易活動降溫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美國剛通過金融改革法案,令各大銀行將焦點置於如何減少法案對其盈利的影響。部分大行近期開始重組或出售業務,以迎合方案中所謂的「沃爾克法規」對坐盤交易業務的限制。坐盤交易是指金融機構用自己的資本在市場買賣,而非代表客戶執行交易,被視為金融海嘯的元兇之一。彭博通訊社昨便報道,高盛最快今天宣布分離極賺錢的坐盤交易業務,或將該業務部門轉為投資基金,並向外集資。
另外,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昨在議息會議後,一如所料宣布維持利率不變。歐央行行長特里謝稱,歐洲經濟正復蘇,第3季表現較預期強勁,貨幣市場亦在改善中,但承認前景仍然不明朗。分析認為,歐央行會謹慎控制退市步伐,短期內不會重啟加息進程。
2024年09月23日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