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短炒建行贏餐茶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09日 05:35
2010年08月09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李華明自嘲「黑仔明」,因為早年投資股票多失利。到今時今日,他對投資股票已不存厚望,反而樂於短炒建行(0939)。「每次不會買很多,買它3000、4000股。6元邊買,升到6.5元又沽,執番1000、2000元,當贏番餐茶錢,令自己開心下。」

求穩陣 又有息收

他說,揀建行是因為有股息,又有國家支持,不會死的。一旦股價下跌也可以收息。過去一年,港股大部分時間上上落落,買建行炒波幅,確有不少機會(見圖1)。

李華明貴為立法會議員,經常與達官貴人周旋,但他擁有的,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中產家庭。沒有很多資產,要為退休打算,為了供女兒到澳洲讀書,也要把物業拿去銀行加按。

李華明月入6.9萬元,連同太太的收入,要應付每月2萬元按揭供款,3000多元的保費支出,並要上繳一成薪金給民主黨。女兒今年暑假學成回港,算是少了一點負擔。

他家住將軍澳南豐廣場,10年前用360萬元買入,現在已值480萬元,但因為是自住,跟很多香港中產一樣,眼見樓價飛升,荷包也未有腫脹。「我買樓多數有錢賺。第一次賣美孚賺30萬,第二次買觀塘賺50萬。後來買了麗港城,200多萬買,升至600萬,太太叫我賣,我沒賣,結果跌回200幾萬,賺10萬元離場。」

當他賣了麗港城,套現後拿着數十萬元,在科網泡沫形成時買入長實(0001)、和黃(0013)及電盈(0008),結果損失慘重。自此被朋友叫他「黑仔明」。其中電盈他當年投入20萬元,現在只剩4000元。「我的結論是買股票始終要看自己的工作,沒時間就買些穩穩定定的好了。」

買電盈 20萬變4000元

李華明說,不計將軍澳物業,手持股票仍佔他的資產組合一半。「我有很多中移動(0941),匯控(0005)有兩手,計起來,股票組合仍跌了44%。」除了股票,他有3萬美元保險資產及7萬美元基金(見表)。

早年因為沒有強積金,他選擇每月月供3000元買基金,最初科網狂潮下買科網基金,買了不一會即大跌。於是轉買亞太中小企基金,至今表現還算不俗。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0月30日 11:05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0月30日 11:05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