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次甘肅舟曲縣泥石流天災,亦涉人禍。內地媒體早在2005年便揭露舟曲縣水土流失嚴重,甘南藏族自治州發改委去年4月曾通報,白龍江流域整治工作「刻不容緩」,指1950年代以來白龍江流域甘南段大量砍伐林木,森林資源開發過度,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災害加劇,但具體整治卻無下文。
水土流失嚴重 全縣86處有隱患
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舟曲縣,以山清水秀聞名,但甘肅《蘭州晨報》早於2005年報道,「隨着社會生產活動的加劇,舟曲縣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白龍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發生了惡性變化,由此誘發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不斷」。報道稱,「泥石流災害隱患點分佈廣泛,舟曲全縣共有86處之多,白龍江河谷猶為集中,僅兩河口至縣城就有12條災害性泥石流溝道,直接威脅縣城安全」。
根據甘南藏族自治州發改委網站記載,去年4月該部門曾通報〈白龍江流域甘南段生態功能修復與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前期工作進展情况〉(gn.gsei.com.cn/ArticleContent.aspx?ArticleId=14),當中提到「自1950年代以來,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白龍江流域甘南段大量採伐木材,森林資源開發過度,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又指該州雖先後實施了一些治理工程,但「水土流失加快、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的勢頭,仍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白龍江流域整治工作已刻不容緩」。
發改委去年報告指「刻不容緩」
但通報不見具體整治方法,只說開展綜合整治規劃編制工作,規定去年底前遞交規劃報告,但後續消息再不見更新,該網站主頁亦無法打開。雖然國務院辦公廳今年5月曾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及「支持白龍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但記者昨翻查甘肅省發改委網站,發現白龍江流域治理並不在2010年甘肅省48個續建和新開工重大建設項目名單中。網民憤言:「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必然會引起自然界的報復。現在大規模的報復已開始了,什麼人要為這種後果埋單?」
2024年11月11日 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