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昨日公布的外貿數據好壞差半,出口增長雖然維持高企,並超出市場預期,但進口增幅卻出人意料大跌,7月按年增長只有22.7%,遠差於市場估計。有內地經濟學家分析,進口貨值大跌,雖然主要因素源於原油輸入大幅減少,以及國際油價在期內的下滑。但亦顯示內地整體需求動力在不斷減弱,反映未來經濟增長將持續放慢。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內地7月份的貿易數據,期內出口貨值達1455億元(美元.下同),按年增長38.1%,進口則達1167.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7%。當中出口表現稍出外界預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趙玉敏接受官方新華社訪問時分析,「由於歐美等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收入下降,信貸緊縮,可支配收入減少,當地消費者反而變得更加依賴中國產品。」故此內地出口依然能維持高速增長。
同時,出口廠家預期中央縮減出口退稅優惠的舉措將陸續有來,亦加快在7月出單,亦是當月出口持續高企的原因。內地中金公司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出口增長雖然較6月的44%有所回落,但以全球目前經濟環境下,仍是高速增長,這將有助於經濟實現軟著陸。
宏調拖累原材料進口量
不過,進口數據則令人憂心,7月的增長幅度是金融海嘯後最差,張智威稱,是由於國內投資需求放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所致。同時內地房地產調控效應亦越趨明顯,令進口原油、鐵礦石及金屬等都錄得大幅下滑。內地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即指出,進口增長大幅減少,亦反映內地內需正不斷減弱,經濟增長動力持續下放緩。
貿易順差287億美元 創新高
此外,在出口持續高企,進口放慢的情勢下,7月份的貿易順差高達287億元,創下一年來單月新高。尤其未來出口與進口趨勢未必會有大幅變化,貿易順差在未來或會持續高企,這將可能更推高外界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2024年11月27日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