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回顧過去十多年,每次日本首相就二戰歷史「致歉」,用字都是非常審慎。日本《每日新聞》指出,菅直人只說「移交」朝鮮半島歷史文物,不說「歸還」,因為若用「歸還」,將變成日方明確承認韓方對有關文物擁有所有權,日方希望盡量避免衍生賠償問題。
道歉分輕重 未用「謝罪」
今次菅直人發表的聲明,用了「由衷歉意」(お詫び,owabi)字眼,跟歷來日本首相表達戰爭歉意層次最高的1995年「村山講話」一樣。但就是「村山講話」,過去也一直惹來兩點質疑,有評論認為它迴避用日語中最強烈的道歉字眼「謝罪」(shazai),而且就像今次菅直人一樣,那也只是村山個人名義的聲明,而非國會決議。
「owabi」和「謝罪」都是日語的致歉用字,但輕重有別,在商業上一家公司為訂單出問題向另一家公司「owabi」,是常有的事。若有企業鬧出大醜聞,往往會以「謝罪」字眼向國民道歉。今年豐田社長豐田章男赴美就汽車安全問題道歉,《產經新聞》標題就用上「謝罪」。
但日本外交官員辯稱,首相就二戰侵略不用「謝罪」一字,皆因它源自「漢字」,用日語owabi「較適合」。前日揆小泉純一郎2005年在印尼就二戰「致歉」,當時他也是說「owabi」,時任中國外長李肇星便語帶質疑回應,小泉的發言算不算道歉,「視乎你怎翻譯」。
回應 (0)
2024年12月05日 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