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據「監管下釋囚委員會」的委員透露,約兩三個月前收到林兆鑫的申請,他稱已找到一間並非從事醫療的公司,願意聘請他擔任文書工作,該職位既不重要,薪金亦不高,只接近退休人士擔任文員的薪水。基於工作與醫療無關,委員會認為林兆鑫不會有機會重犯侵吞港大私家症病人診金之罪行。被問及林兆鑫假釋後經常在中環會所出入,該委員表示若僱主不投訴,委員會很難干涉,監管釋囚的福利官若發現有人違規會立即跟進。
社協:低下階層難釋前就業
該委員又透露,白領罪犯(即學歷高、職位高的犯人)申請「釋前就業」較易獲批。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批評有關法例不公平,沒有社會網絡的低下階層在囚人士,極難在沒有外出面試下獲僱主聘用。他建議懲教署檢討制度,批准犯人申請外出面試,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
梁家傑:處理過程須增透明度
外界對於林兆鑫提早獲釋感到嘩然,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認為,事件既然引起公眾關注,有必要在處理過程中提升透明度,委員會亦需教育公眾有關申請的詳情。
囚犯稱申請就業遭留難
曾犯商業罪案被判監28個月的黎先生,昨日致電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他表示,有從事專業的朋友願意聘請他到公司任文職,惟他向獄中職員取表格時被多番留難。他最終成功申請提前出獄,但感到沒有學識、較少朋友幫忙的在囚人士,在制度之下會較「蝕底」。在同一節目上,懲教署更生事務組監督林燦成沒有正面回應黎先生指被刻意留難的指控,只重申懲教署會向每名入獄者解釋有關計劃,一視同仁處理申請。保安局回應,不會評論個別個案,強調有關計劃是協助在囚人士重投社會。
回應 (0)
2024年12月19日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