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七成經濟師憂美陷通縮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12日 10:43
2010年08月12日 10:43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周二踏出實施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E2)的重要一步,宣布將到期債券回籠資金再投資於國債,顯示美國早前採取的「退市策略」終結,改為進一步出手支持低迷的經濟。聯儲局的行動即時激起市場對通縮的憂慮。有分析更警告,美國正面臨陷入日式通縮的威脅。

聯儲局這次最大的政策改變,是同意開始將到期的機構和按揭債券所得,再投資於較長期的國債,從而阻止央行在金融海嘯經濟衰退期間積累的逾2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縮水。聯儲局貨幣政策逆轉以及對經濟轉趨悲觀,惹起了美國會步入日本式通縮時代的憂慮。《華爾街日報》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經濟師認為未來3年通縮將對經濟構成更大的威脅,較4月份同類調查明顯增多,當時有五成經濟學家擔心通縮。

有專家看好儲局出手救市

但仍有一派分析家認為,美國通縮風險很低,這主要是基於聯儲局在經濟稍為走下坡時,便已明言將出手救市防止通縮,貨幣政策取態較「狠」。

洛杉磯投資公司P&R最近的研究便指出,美日兩國經濟基本面不同,包括日本政策缺乏靈活性、人口老化趨勢嚴重以及日本人儲蓄率較高,這3大造成通縮的因素,都與歐洲國家相近,是以歐洲陷入通縮的風險其實較美國更高。

PIMCO﹕美落藥猛 日式通縮機會微

全球最大債券管理公司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最近發表報告稱,美日經濟問題根源都是債務急劇累積,國民收入卻追不上債務增長,最終導致資產泡沫爆破。

報告同時指出,雖然美國經濟危機來得較日本迅猛,職位流失更多,以及產出缺口(output gap)更大(見圖),但美國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的應對行動,要比當年日本政府快得多且力度大得多,顯示美國可能只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快速版」,不會像日本般長期受通縮問題困擾。產出缺口是潛在產出與實際產出之差,當產出缺口過大時會造成價格下跌壓力。

PIMCO行政總裁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認為,美國通縮機會約為25%,通脹減緩(disinflation)亦有可能出現,所謂通脹減緩即通脹上升速度減慢,但又未致於出現通縮,在這種時期高息長債是較為理想的投資產品。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2月25日 13:3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2月25日 13:31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3年11月18日 22:46
https://www.e123.hk/news/23564#comment-form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3年11月18日 22:46
文章內留言
1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