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很多中小企的朋友都曾提問,現時的香港是不是一個創業者的理想地?為什麼在政府和各大銀行,加上貿發局、生產力促進局等公營機構近年用力催谷下,香港中小企群體仍未能創造一個大時勢、形成一股暢旺之氣象?
答:香港曾是創業家的天堂,戰後在港的第一代創業家,能在物資貧乏、社會大環境相對艱苦的年代,成功建功立業,當然有創業者本身的過人之處,加上順着社會大潮流和獲益於各種環境因素,得以成為後來的大廠家、大商家、本土銀行家,在各行各業各領風騷數10年。
港經濟模式成熟 創業空間窄
而這批開荒牛式的創業者,也許已變成了今日本港的十大家族或五十大財閥,其中相當多的創業家已交棒給他們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如是看這批第二代不過是今天的守業者,或資本投資代理人,他們不算是自下而上推動香港的創業家。
上一或二代人成功創業,使香港的各行各業進入寡頭壟斷。香港後進的創業家,都感受得到所有衣食住行,或傳統行業都像是裝進一個無形的牢籠。一個小本經營者,想要開士多茶餐廳或時裝店,根本沒有條件和資源與大集團屬下連鎖店長期競爭的能力。香港今時今日內外局限已難再予創業者一個「香港夢」,可幸的是,中國大陸從1979年門戶開放至今,經歷30多載,卻給香港的創業者提供無際的天空和廣闊無邊的大地。
神州商機無限 吸引港人轉戰
近日筆者往北京一轉,便接觸了幾位「港男」和「僑胞」在內地的積極創業例子,他們有開餐飲連鎖店、有開品牌精品店的、有開運動鞋休閑服的、有做日本大公司中國區代理的,各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即使在創業過程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但他們都構築了一個「中國夢」,把在港埋藏的「創業精神」重新煥發。他們都曾經在港碰過闖過,但香港確實是成本高和太成熟規範的經濟,香港的「創業情懷」唯有「移情中國」。
■歡迎來信提問,傳真:2558 4613
電郵:alexku1@yahoo.com.hk
古兆勛
資深企業策略及發展顧問
2024年12月27日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