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分析員:創興似雞肋 難吸引內銀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13日 06:34
2010年08月13日 06:34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隨着工銀亞洲(0349)近日被母行私有化,投資者再次燃起對本港家族式經營的傳統華資銀行被併購的憧憬。不過,證券界認為,一些規模較細的本地銀行已逐漸被邊緣化,即使繼續有內地大行在港「尋寶」作併購,也未必考慮。而當中最有機會被遺忘的,要數市值只有77億元的創興銀行(1111)。

「創興銀行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美資大行分析員形容,創興雖然具價值,但對中資銀行來說不夠吸引。「雖然本簿很乾淨(資產質素佳),又有銀行牌照,基本因素都可以,但業務規模太小,市場佔有率也小;而不少中資銀行在港已有銀行牌照。」

創興今年預測市帳率僅1.2倍,對收購方來說,是本地最廉宜的銀行之一。但該分析員坦言,中資銀行擁有雄厚的資本,「他們並不介意銀碼,卻要value for money(物有所值)。」從這角度看,資產總額多於創興1倍的永亨(0302),吸引力較高。難怪創興常務董事兼副行政總裁劉惠民揚言,對賣盤不止持開放態度,還會「積極考慮」。而多次傳出賣盤消息的永亨,其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馮鈺斌昨日重申,對併購持開放態度,「有意思(買盤)的人自然會和我們談判、接觸,目前無乜傾緊」。

高盛昨日發表報告指,在人民幣業務崛起下,本地的中資銀行將迅速擴展,像創興般欠缺中資後台的小型銀行,勢被邊緣化。面對人民幣業務的競爭,創興銀行並不孤獨。

李國寶:無人同我講過併購

東亞銀行(0023)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昨日稱,本港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認為有意提購的機構在理解到本地銀行的結構後,「除非好高(價錢),否則好難畀人買到」,他續指本地銀行會否接受中資併購,要視乎中資是否願意以高價收購,但隨着大部分於港上市的內銀已有香港分支,營運情况亦理想,無需要收購本地銀行,而東亞取向是繼續作為一家非常獨立的本地銀行。至於該行有否被洽購?他說﹕「無人同我講過關於M&A(併購)嘅嘢。」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2月29日 11:39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4年12月29日 11:39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