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窮縣濫開發 山崩是人禍 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13日 23:34
2010年08月13日 23:34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甘肅舟曲的泥石流看似天災,實為人禍。最新一期廣州《南方周末》雜誌詳細披露這次大災難真正原因,指這個「國家級貧窮縣」一向以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發展方式,從60年前發展林業而大肆砍伐樹木,至2001年的開發水利、近一兩年挖掘金礦,把自然資源有如甘蔗一樣逐節榨乾,終於遭遇滅頂之災。有專家指出,今次大災難絕非最後一次,中國還有1.6萬個像舟曲那樣,面臨特大地質災害的地方。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刊發約6000字長文,指舟曲縣50年代開始以掠奪自然資源為主要的發展道路,2.2平方公里的縣城住了4.5萬人,北部的三眼峪和羅家峪歷史上多次發生泥石流,國家地質部門早知此處是高危地區。這裏山高、溝深,土壤以遇水即軟化、泥化的炭質板岩居多,一旦暴雨,極易發生泥石流,1985年起着手興建護林、防災工程,1998年始禁止一切森林砍伐。

泥石流屢襲 當局早知高危

但是,舟曲縣2001年開始靠建水電站生財,短短10年間便審批了大小水電站55座,幾乎每隔10公里河道就有一個水電站,如果在2012年全部開通,將有過億的稅收。但是,修水電站要炸山徵地,岩體鬆動,植物遭破壞,是引發新泥石流的隱患。水電站建壩攔河,高懸在山上的水庫亦對下游民衆造成威脅。

此外,舟曲縣還批出29個金礦開採牌照,「舟曲的金礦是小而富」,陝西商人王濤今年4月剛到舟曲投資金礦,「一下子可能挖到幾十克、上百克金子,其他地方還很少見」。

三眼峪在1992年再次發生泥石流時,當局請來專家調研興建防護工程,在1996年開始修建攔渣壩(類似護土牆)13道,每道高10米,底部厚10米,頂端厚3米,加上停淤場1個,排導溝1.2公里,防冲檻24道,整個工程總投資929.59萬元(人民幣,下同),計劃3年內完成。

鋼筋混凝土改石塊混凝土

不過,由於缺錢,攔渣壩工程爛尾。曾參與工程建設的三眼村村書記馮虎林說,有3道壩最初設計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因為太貴,只好改成石塊混凝土,「每道壩以10萬元的價格承包出去,加上跑項目的開支,總共就花了100多萬」。馮說,原來計劃是國家和縣級財政共同出資興建,但舟曲縣當時連縣公務員工資都難以支付,根本拿不出錢建壩。

1999年,第一期工程只建了10道攔渣壩,排導工程一直未能實施。建成後,確是攔截過一些泥石流,但至2004年,泥石流已經填滿了3道攔渣壩,急需再建新壩,馮虎林雖向上級反映,但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根治需2.6億 全縣年收入僅1800萬

即使得到重視,缺錢的困境也令計劃難以實施。舟曲縣常務副縣長楊學鋒說,北京國土局專家在川震後來勘測,說舟曲縣的泥石流要2.6億才能完全治理,但2009年全縣的財政收入才1800萬元,只夠發全縣公務員1個月的工資,餘款再要靠甘南州、甘肅省和國家補助,根本沒有餘錢用於環境治理。

其實,舟曲縣有多達159個泥石流危險區,一年的水土保持項目經費不到300萬元,只夠用於一些農村堤壩的修建,即使在川震後獲得900多萬元重建資金,但分到403條村,仍是僧多粥少。

2009年,三眼峪的「爛渣壩」終於靠着地震重建的資金得以復建,原本預計今年內建成。不過,就在8月7日,最外邊那條50米長的攔渣壩還未建成,就被山上洶湧而下的泥石流撕裂。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5年01月10日 12:02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5年01月10日 12:02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5年01月10日 12:02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