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夫婦的行房次數,在世界排名榜尾,香港家計會指出,港人的性生活模式亦反映在避孕方法選擇之上。效果較不可靠的避孕套,切合港人即用即棄的文化,成為逾六成港人的「避孕首選」。反觀曾在80年代盛極一時的女性口服避孕丸,雖然安全指數更高,但需長期無間斷服用,過去廿年的使用趨勢一直下跌。
古今之人同樣面對生育問題,亞太區避孕理事會理事醫生李福謙表示,無論在古希臘或古埃及時代,婦女避孕方式均五花八門。古代曾有婦女在進行性行為前,把鱷魚屎及麵糰混在一起放進子宮,以為可防止懷孕。又會以半個去肉檸檬自製「天然子宮帽」,放進子宮防止精子進入,因為其相信檸檬酸具殺精作用(見圖)。
六成人避孕首選安全套
時至今日,家計會教導港人避孕的方法也很多,包括男用避孕套、子宮環、口服避孕藥、避孕針、男女結紮手術等。當中,女性口服避孕藥曾在80年代非常普及,家計會1982年數字顯示,有26.8%婦女用此方法避孕,但受歡迎程度逐年下跌,2007年僅8.4%人使用。而男用避孕套則取而代之成主流,由1982年的20.2%,每年增長至2007年的63.7%,成為大部分港人的「避孕首選」。
家計會高級醫生羅善清認為,此趨勢或與港人行房次數減少有關。她指出,港人做愛次數一直在世界上「包尾」,甚至有夫婦每月僅圓房兩三次,避孕套可方便偶然「心血來潮」的港人使用,「用完一次便丟,但食藥就要長期食,無論有無性行為都要食,否則便無效」。
避孕套有滲漏風險
不過羅醫生強調,用了「安全套」並非一定「安全」,不當使用避孕套的情况甚為常見,避孕套亦常因人為大意而出現滲漏,未必次次有保障,故家計會亦有提供事後緊急避孕藥(俗稱「事後丸」),供用套後仍不幸「出事」的女性,以及被侵犯的婦女服用。
她指出,雖然避孕藥的效果更為穩定,但不會把任何方法提倡為最佳方法,只會把各種方法介紹大眾,讓夫婦按各自情况選擇。
2025年01月07日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