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前日再度加碼出招遏抑樓市炒風,行政會議成員、房委會委員張炳良表示,新增措施能否起到很大作用,尚很難說。他認為,長遠要研究是否限制外地人買樓,例如不准他們購買中下價的樓宇,或者額外徵收稅項,「例如限制外地人不准買樓或購買某類型的樓,貴價樓可以買,但中下價不准買……手段是嚴厲些,但去到關鍵不能不考慮」。
針對土地供應,政府估計未來三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增至6.1萬個,當中約3萬多是中小型單位。發展局副秘書長傅小慧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中表示,規劃署認為沙田、荃灣、粉嶺及元朗有合共20公頃工業地可作住宅用途,稍後會向城規會啟動改變用途的工作,希望明年底至後年初完成。
再研改「政府社區」土地用途
她又透露,會將「生地」變「熟地」的預備時間提前,並會研究「政府、機構及社區」用途的土地是否可以釋放作住宅,包括政府前宿舍、街市等。
張炳良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表示,政府早期低估了情况,以為豪宅升價不會影響中下價樓,但結果中下價樓上升了不少,社會主流看法要求復建居屋。他認為可研究新的居屋,例如不再是主要為公屋住戶流轉出市場,而是幫助那些沒資格住公屋,但承受不到私樓價格的階層。
至於是否採用類似以往租者置其屋的做法,容許租客購買租住的資助房屋,張炳良指這計劃最大的操作問題,是不可以強迫租戶購買自己的單位,政府要研究。
對於如何遏抑炒風,張炳良認為現時國際資金周圍走,非單靠特區政府可以處理到。他認為政府長遠可以考慮某些價格的樓宇不准某些人購買。
密切注視公司名義炒樓花
另外,運輸及房屋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馮建業直言,政府前日提出禁止摩貨(成交前轉售),不能阻止有人以公司名義購買樓花,並以賣出公司股份的方式變相炒賣,但他說﹕「我們會睇住情况,如果有需要政府會再推出措施,進一步打壓各種炒風。」他又稱稅務局若認為這些股份買賣涉及實際物業炒賣,會積極跟進並追收利得稅。
明報記者
2025年01月31日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