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下周四(26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大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紀念。據消息透露,中央將為此舉行高規格紀念活動。中央、國務院之前組織了大量專題調研,深入總結特區經驗,為特區再次出發把脈佈局。
1980年,作為改革開放的第一批試點,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設立,其選址意在借重香港、澳門、台灣,並落墨於統一。隨後,在特區建設中,特別是深圳,成了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發展奇蹟,成為加速改革開放步伐的重要推動力。
雜誌憶述胡耀邦訪深圳
在深圳奇蹟的創造過程中,最大的動力來自思想的解放。鄧小平對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指示,是對當時極端困境的精準描述,他兩次視察深圳,發表南巡講話,在開闢與推動深圳等特區發展的同時,也最終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向,由此,鄧小平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隆重紀念特區成立30年,令許多在這段歷史上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再次被記起、被評價。最新一期《同舟共進》雜誌刊登了《1983,胡耀邦在深圳》專門憶述了1983年2月7日至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到初創中的深圳經濟特區視察的情形。文章說,胡耀邦在視察參觀和聽取彙報後,高興地勉勵道:特區是新事物,要勇於創新,特區要新事新辦,特事特辦。臨離開深圳時,他還專門寫下「新事新辦,特事特辦,立場不變,方法全新」的題詞,旗幟鮮明地表達他對特區的全力支持。
專家研轉化「政治特區」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梁釗總結說,特區人發揚敢闖敢幹敢於改革的精神,突破了3個障礙:一是傳統的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二是封閉僵化的局面,割裂同港澳及海外的聯繫;三是資本主義恐懼症和根深柢固的「左」的影響。
快速發展30年的深圳,近年陷入發展瓶頸,社會體制、政治體制改革還相對滯後,積累不少社會和民生問題,貪腐問題嚴重、人才、資金外流。因此,深圳特區欲藉此次中央關注特區30周年紀念的時機,破解再發展難題。
據透露,官、學各界專家正在積極探討把「經濟特區」改為「綜合特區」或「政治特區」,以政治體制改革帶動其他各項改革。此外,「粵東自由貿易港」、「粵台經貿合作試驗區」也是廣東未來發展的重點。有分析人士指出,已具共識的深港同城發展方向亦應藉此良機進入「加速期」,從多方面進一步深化深港合作,排除障礙、加速融合。
鍾鳴九
2025年04月02日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