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澳洲昨日舉行國會大選,根據截至香港時間今日凌晨已點算的約八成選票,工黨在眾議院取得70席,反對派聯盟得72席,雙方均未能取得76席過半數優勢,因此澳洲勢出現70年來首個「懸峙國會」,綠黨的1票及獨立人士的4票隨時成為「造王者」。外界預期,目前最可能的局面,是反對派聯盟拉攏獨立派人士組成政府,但工黨總理吉拉德表明會繼續領導政府,並嘗試與小黨組成政府。「懸峙國會」導致政局不明,被市場人士視為最不希望見到的結果,澳洲股市及匯市勢將受壓。
總理揚言繼續執政
48歲的吉拉德(Julia Gillard)昨深夜在墨爾本承認工黨失去多數優勢,意味上任僅兩個月的她隨時淪為歷來任期最短的總理,工黨也有可能打破1931年來執政黨最少執政兩屆的紀錄。吉拉德指出,大選結果可能要再過多日才能明朗化,她承諾在擔任看守政府的總理期間,會維持政府穩健運作,並試圖向獲選的獨立人士招手力挽狂瀾。
吉拉德的對手、自由黨的52歲反對派聯盟領袖艾伯特(Tony Abbott)則在悉尼四季酒店祝捷,稱工黨已失去國會多數優勢及合法性,揚言自由黨與國家黨的反對派聯盟已準備「上台執政」,為國民「提供穩健和勝任的政府管治」。他又指出,選舉結果在某程度上是選民對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被吉拉德逼宮下台的「全民公決」。
反對派聯盟「準備上台」
有「澳洲鐵娘子」之稱的吉拉德,憑藉6月底向民望低落的陸克文「逼宮」,成功當上澳洲首名女總理。但事件被輿論形容為「宮廷政變」,艾伯特更利用工黨內訌發動宣傳攻勢,質疑吉拉德為人「反骨」,不利國家平穩,逐漸把工黨在選前的領先優勢追平。
在陸克文的昆士蘭省根據地,約一成游離票投向反對派,被輿論形容為當地選民「懲罰」工黨內訌,而陸克文最終則保住自己在格里菲斯的議席。
澳洲國會每3年改選一次,全國逾1400萬年滿18歲的選民強制投票,選出150名聯邦眾議員和76名聯邦參議員的一半席位。不過,澳洲奉行複雜的比例代表制,選民除了要揀選投票給哪個政黨,又要表明哪些黨是「優先次選」,當沒有政黨取得明顯優勢,就須計算「次選」結果。另外,全國又有235萬選民提早郵寄投票,這些選票按法律程序要選舉後13日才能完成點算,意味正式結果隨時拖延兩周。
分析認為,「懸峙國會」是對金融市場的最壞結果,預料部分主張環保的獨立派眾議員將「挾持」弱勢政府,加上綠黨取得歷來最好的選舉表現,在參議院足以起制衡作用,令他們可能迫使政府向富裕人士及商界加稅,推行碳排放交易,增加政府開支等,不利營商環境及政府的滅赤目標,令國債受壓,澳元及股市亦可能因政局不穩而連帶下跌。澳元上周五匯價為0.8879兌1美元,下挫0.85%,股市則跌1%。有分析預期,若澳洲出現少數政府,澳元匯率恐將再跌2%至5%。
分析家﹕澳元或挫5%
另外,由於工黨主張徵收30%「礦產資源租賃稅」,而反對派聯盟卻反對新稅,令澳洲必和必拓、力拓等資源股前途未明。分析認為,新稅最終可能「羊毛出自羊身上」,最後為新稅埋單的還是倚賴澳洲礦產的中國企業,提高買礦成本及投資門檻。去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達760億美元(約5928億港元),主要來自中國對澳洲礦產的需求,估計中國每年由澳洲進口礦石約2億噸,佔中國總消耗量的25%。
澳洲廣播公司/路透社
2025年05月08日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