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風低調的私募基金素來喜歡「悶聲發大財」,低價注資、改造、高價脫手的營運模式嚇怕不少內地企業老板,機會主義者、壞孩子等惡名隨之而來,民企老板既希望獲私募基金注資改造,又不希望被拆骨奪權。不過上海、重慶等金融重鎮的市政府,異常重視外國私募基金為企業帶來的變革,近日相繼宣布與百仕通(Blackstone)、得州太平洋(TPG)等合組私募基金,TPG創辦人James G. Coulter接受本報訪問時便強調,私募基金為內地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技術與改革。
為企業提供營運專才
「我們(TPG)不僅為企業帶來資本,最重要的是我們專注、提供營運專才,就像一家資產超過100億美元的工業集團,為不同行業提供專才,不是快錢(not just a quick money)。」James G. Coulter昨日與重慶市政府簽訂50億元人民幣基金後強調,市場對私募基金的確存在誤解,他以TPG入股聯想(0992)及深圳發展銀行為例,強調私募基金的建設性,如為聯想建立全球性的供應鏈,以及將深發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04年的11.4%降至2009年的0.7%。
TPG早年以低價入股深圳發展銀行,6年間勁賺逾6倍離場一役開始為內地市場認識,亦被內地投資者批評為投機者,鮮有人注意到深發行實際的轉變。不過情况近年出現轉變,除了主權基金中投入股百仕通外,地方市政府更先後與私募基金合作成立人民幣基金。
上海重慶 兩日成立共百億基金
繼周一(23日)與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共同設立50億元人民幣基金後,TPG昨日再宣布與被喻為「中國芝加哥」的重慶市政府合作,推出相同規模的西部成長基金,短短兩日間便宣布成立共10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基金,TPG認為人民幣基金的優勢在於限制較少以及不存在結匯問題。有別於浦東新區私募基金專注於消費及金融產業,西部成長基金專注於規模較小、製造或創新的企業,並獲重慶市長黃奇帆予以肯定,更加認為私募基金「幾乎是全能的」。
重慶市長:私募基金「幾乎全能」
「私募基金不僅帶來資金、投資管理人、技術,甚至是資產重組、上市以及籌集更多的資金,幾乎是全能的。」黃奇帆指出,現時少於1%企業融資依賴私募基金,因此市場對私募基金都不熟悉,5年後這個局面會有所改變,依賴私募基金融資的比例會增至10%,銀行會由95%降至60%,其餘則透過上市集資。
目前內地私募基金市場猶如雨後春筍,不過市場喜歡將私募基金與投資人掛鈎,例如方風雷的厚樸、謝國忠的羅賽塔石碑,即便是海外的巨擘亦喜歡與內地著名投資人合作,2006年加盟TPG的王兟昨日也有出席TPG與重慶市政府的簽約儀式。據了解,TPG早在1年前開始與重慶市政府洽談成立基金,負責拉攏、洽談的正是家鄉在重慶附近的王兟。
明報記者李鴻彥重慶專電
2022年09月30日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