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菲律賓「死亡直播」血腥收場,愈來愈多市民受情緒困擾求助輔導熱線。香港紅十字會熱線輔導由24日至昨晚8時共收到407宗求助。臨牀心理學家胡潔瑩表示,求助者多數因收看新聞後感不安,亦有遇害港人的同事及同學表示感同身受。來電年紀最小的為8歲,她提醒家長小孩不易分辨電視消息跟香港距離有多遠,容易誤會事件在附近發生,須向小孩多加解釋強調身在安全地方。
該會與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組屬下的危急事故小組設立心理服務熱線,每天分兩更,各設4至5名心理輔導人員當值。昨日截至晚上8時收到255名市民求助,兩日共接到407宗個案,求助者年齡由8至65歲,以成年人居多,胡潔瑩分析稱﹕「由於港人是收看實時直播新聞,是見證人,也是間接受害者,身處資訊發達的香港,不安情緒容易互相影響。」
專家倡不安者停看相關新聞
求助者亦有死者的同事及同學,亦有剛由菲律賓回港的市民,胡潔瑩說﹕「他們容易代入死者角色,或者想到自己差點成為受害人。有人曾經歷類似遭遇,勾起受傷害的回憶,但看新聞時卻欲罷不能。」
該熱線小組專業顧問劉余寶堃建議市民若發覺自己對長期觀看或閱讀有關資訊後感到不安,建議暫時停止收看相關新聞或網頁,改做一些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如運動、聽音樂等,有助平復情緒。
指當事人正踏入「哀傷期」
倖存涉事港人陸續回港,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的危機干預專家杜永政指出,當事人現正踏入「哀傷期」,感到內疚與悲傷是正常反應,「有人或會內疚不跟死去摯親一同擋子彈,或內疚親人死去但自己能夠生存,有這些負面情緒可以理解」。
他表示,哀傷期會維持6個月至1年,如有人連續7天失眠、胃口大減、平日熱愛生活者突然失去工作或學習動力,是情緒問題徵狀,應盡快尋求輔導。對於政府今天舉行的公開悼念活動,他建議參加者寫悼念卡或獻花表達心意,抒發內心情緒,「感到悲傷而哭是很正常,不應刻意隱藏」。該協會為有需要的康泰職員及涉事旅客的親友開設面見輔導服務,電話﹕5181 5501。
急救心靈治癒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