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廣東珠海市在迎接建立特區30周年慶典的時候,得到中央送來的大禮包,特區面積擴大33倍。一般人的反應就是趕緊在新地盤買樓等待升值,但對政府官員來說,除了能統籌的面積大了以外,可能還有更複雜的心情。
目前珠海市產值最高的產業,以及即將落戶的高產值企業,統統都在西區,這些企業要繳納的稅率是25%,如果納入特區範圍,就可以降到15%。政府在减少了稅收之後,當然希望一大片的土地能够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落戶,從而將餅做大。而且從企業帶動其他服務業等各業的興旺,當然包括房地產業。
「擴容」不單收益 還要付出
然而,擴大面積除了增加潜在的收益以外,責任也同樣增大了。目前在特區範圍內的各種福利待遇水平,都比特區外高,例如低保(類似香港的綜援),區內是每月350元,區外是每月280元,擴容後就需劃一標準。目前珠海市的人口結構,在特區內的佔一半,擴容後就是要將另外一半人口的福利待遇水平提高,對於政府來說,「擴容」就不是簡單的收益,還要有付出。
除了算盤上的帳以外,劃一標準還意味着有些企業可能被淘汰,過去污染行業都跑到特區外如斗門去做,但既然都成了特區,就是要遵守同一套環保標準,這些行業可能就無法立足了。最後一切都要看政府如何做,總不能好處要盡,承擔能推就推吧。
阮紀宏
回應 (0)
2024年12月29日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