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另一項關注,是投標者的財政安排。有別於信置和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有龐大資金,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只是找來5人借出合共2500萬元,借款人包括何超瓊、黃英琦、愛信望慈善基金會創辦人及總監龐卓貽、永傑集團家族成員兼大律師陳韻雲及曾做過廠商的還珮霜。
黃英琦表示他們計過數,只要租用率達到58.5%,即可以回本,「只要不是十室五空,十室四空我們都可以回到本」。政府規定會在第6年,收取首5年的一半盈利,之後第10年再收取之後5年的一半盈利,如此類推。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估計,若租用率達到100%,他們的盈餘減去還款後,首10年會有67.3億元可以再投資創意教育等方面的營運。
不想古蹟被大財團獨攬
胡恩威解釋,採用借款而不是由大財團或藝團捐款的方式,是因為不想「所有古蹟被大財團掃晒」,而且借款的話,管理層有更大的責任去做好,故他們認為這是較理想的模式。
據了解,信和旗下非牟利機構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以及《經濟日報》創辦人馮紹波創辦的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都有較龐大的資金投放,後者更得到青協、多名商界和文化界非政府團體支持。前者的計劃則較貼近政府建議的計劃雛型,變動較少。
回應 (0)
2025年01月11日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