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興國家的預期經濟增長,無疑較經合組織成員國(OECD)強勁,預計2010年平均經濟增長逾5%,2011年則增長逾6%。已發展國家今年應有增長,但由於政府要處理龐大財赤及控制國債水平,可見將來的增長會疲弱。到底新興市場未來數月能否擺脫成熟市場的影響,展現較佳的表現呢?
借貸需求較低助經濟發展
摩根資產管理認為,市場憂慮及環球避險情緒會開始緩和,事實上已有迹象顯示該趨勢或正在發生。未來數月,環球股票投資者會開始將焦點重新放在市場本身的基本因素。
新興國家的公共財政狀况較佳,政府借貸需求平均只佔本地生產總值3%,而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該項比率的平均值卻接近8%。新興市場公共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亦顯著較低,約為40%,遠低於二十國集團近100%的水平。
發達國家經濟體系現正面對日益上升的減債壓力,但基於新興市場的信貸對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相對較低,未來兩至三年應可避免這方面的壓力。因此,這將有助新興市場的經濟表現繼續優於經合組織國家或七大工業國。
該行認為,新興市場的較快經濟增長,亦有可能會帶來較可觀的企業盈利增長,從而吸引更多來自七大工業國投資者的資金流入。
雖然新興市場與發達股市之間的估值差距自2007年以來已經收窄,但新興市場股票的估值上升,確實是基於相對基本因素的持續改善。只要較高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能夠轉化為較高的盈利增長,新興市場股票可望繼續表現突出。
資金流入成估值提升動力
目前的指數比重,很大程度上未能反映新興市場資產類別的未來潛力。因此,愈來愈多工業七國投資者可能會發現,在摩根士丹利環球指數當中,他們對新興市場的投資實際上屬結構性偏低。按照樂觀的預測,盈利增長及資金流入將會成為新興股市估值提升的兩大動力。
2025年01月18日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