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去年9月開始,我在明報撰寫每日出版的牛熊共舞欄,介紹一些大證券行、對冲基金、著名策略師分析員對環球股匯債市的意見,同時分析重要國際財經發展。目的是希望擴闊香港讀者的國際視野,了解不同市場的發展及相互影響,以及新生投資觀念和工具。
我在欄中多介紹投資觀念(8月5日「利率掉期影響匯率走向」),投資工具和模式(8月27日「宏觀和相關系數交易」),投資策略(6月30日「下半年6焦點界別」),投資形勢(8月9日「對冲基金部署」),資金流向(7月29日「英神秘買家續買美債」),大基金動向(8月27日「反彈正在完結」),國際金融發展(4月13日「希臘今年有救問題沒完沒了」)。這些分析和資料也是我釐定個人投資決定時的依歸。
須認識新投資觀念和工具
過去一年,我在專欄中介紹了不同的股匯債市指標和分析工具,例如從相對表現指數預測恒指(從附圖1可以看到恒生金融股指數多領先恒指),以相關系數研究澳元和標普500指數(附圖2)。我所延用的指標不會在一般傳媒找到,好像我介紹如何運用利率掉期來預測外匯走勢,之後收到的讀者電郵,全都是詢問在網上那裏可找到有關利率掉期的數據,可惜答案是沒有免費的網上資料。
很多給我電郵的讀者的意見還表達了兩個共同觀點:(1)不相信時下專家,一是因為往績不佳,二是其理據不夠說服力;(2)不相信純技術分析。我相信這反映了明報讀者的水平,他們是識貨的。為什麼讀者不滿意很多推介,背後的原因就是很多投資分析的分析架構已是落伍,或者錯漏百出。
資產類別之相關系數愈來愈高
現在大眾財經傳媒的推介主要以傳統基本分析和老掉了牙的技術分析為依據,但現代財經市場是不斷變種的怪物,既能自我膨脹,又已部分脫離實體經濟而自存,以傳統觀念來分析現代市場根本是緣木求魚。
在環球金融時代,資金到處流竄,現在資產類別的相關系數愈來愈高,單看股市來決定股票買賣是斷不成的。我在欄內介紹大基金的投資觀點,股匯債市的異動和國際資金的流向,目的就是讓讀者可以建立一個市場的整體觀感和了解最新的焦點走勢。
一年了,明報經濟版改版,就專欄形式和我有不同設想,所以我不寫了。每周一的牛熊共舞欄和網上即日觀點仍會繼續,停寫的是周二至周五的報紙專欄。多謝大家的支持。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main.htm
2025年01月18日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