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打麻將時突然感到心痛,冒冷汗,好像有塊大石壓上心口。」今年60歲的陳先生在16年前已證實患上心臟病,當時他僅44歲,以前一日三餐「無肉不歡」,與梅菜扣肉、火腩和牛雜為「伴」的他,感到不適之時才驚覺膽固醇超標。中大亞太研究所一項調查顯示,逾六成香港人像陳先生一樣,不清楚自己膽固醇水平。有心臟科專科醫生建議應定期測試膽固醇,控制飲食和做適量運動。
戒吃內臟 壞膽固醇變回合理
陳先生入院後接受了兩次通波仔和一次搭橋手術,16年來靠藥物、食療、物理治療和行山等運動,控制膽固醇和血壓水平。陳先生從此不敢再吃動物內臟,其最近壞膽固醇水平亦降回合理水平。
香港肥胖醫學會、香港專科醫生學會、「膽固醇監控」專家小組和病人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聯合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今年5月由中大和關心您的心以電話成功訪問503名市民,以及302名為心臟病患者。調查顯示,62.3%市民和70.5%心臟病患者不知自己的膽固醇水平;只有7.8%和6.4%市民知悉一般成年人和高危人士壞膽固醇理想水平,當中以心臟病患者比例較高,分別有18.8%和26.6%。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一般成年人和高危人士壞膽固醇理想水平為3.3mmol/L及1.8mmol/L(見表)。
每日應吸收少於200毫克
「膽固醇監控」專家小組成員,心臟科專科醫生梁達智解釋,大部分人拿取身體檢查報告時,只希望知道是否合格而未有深究其水平。專科醫生學會盧國榮表示,部分人做身體檢查,「只為得到通行證,繼續不健康生活如吸煙」。
梁達智表示,心血管病幾乎沒有徵兆,而透過血液測試可量度膽固醇水平,故建議年滿20歲或以上健康成年人應定期驗身測試膽固醇水平,而曾患心血管疾病高危人士更應每半年至1年檢查一次,以了解其風險因素是否需作跟進。
他亦建議每日膽固醇吸收量應少於200毫克(相等於兩條100克香腸),並要每日做30分鐘帶氧運動。
「關心您的心」與其他3個醫學團體將於9月至11月舉辦3場公眾講座,除講解有關膽固醇知識,市民更可免費測試膽固醇水平。
2025年02月08日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