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演練群眾事件 管理層可自保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03日 05:35
2010年09月03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除了在外國可能被挾持之外,在工廠內,亦有可能因為工業意外、火災、勞資糾紛、謠言、工人之間的民族衝突,而爆發群眾事件,出現工人包圍寫字樓的情形。假設你的工廠失火,燒死了16名工人,現在有數百名工人和死傷者家屬包圍着寫字樓,要求你賠償,並威脅要衝進來。你會怎辦?

駱忠良認為,當面對這些不理性的群眾,而事件又不是完全清楚時,很難即時談到達成協議。一般做法是,要求工人選出3至5名談判代表入內談判,餘下的工人則需後撤。

而工廠東主則不太適宜親身談判,以免沒有彎轉,建議應委託其他管理層負責談判。但後者要拖一拖,以接收資訊、了解訴求的方式來談。目的是要讓群眾冷靜,以及爭取多些時間了解事件。若群眾太激動,必要時工廠東主便要假裝心臟病發或暈倒,管理層則召來救傷車將他送院。一般來說,工人總不致不讓救護車進來。

這時管理層可以表示,要待老闆出院後才能真正談,說些安撫說話呼籲工人冷靜。當然,工人這時亦可能轉而「挾持」廠長和副廠長等。所以,究竟之後大家如何分工,由誰人來指揮,人力資源經理或公關經理是否作為資方的談判代表等,平時就要有演練。

駱忠良強調,他說的是有外國研究支持。國際間研究談判學較多的,是美國的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西北大學。而研究談判學最權威的期刊,則是美國的《Negotiation Journal》和《Journal of Contingency》。他只是將那些研究用通俗的方式表達出來。「那些大學論文和期刊寫得較艱澀難明,一般人會看得很辛苦、很花時間。我試過用大學論文的方式來教談判,但學員聽到瞓覺。」

港商界危機意識低

駱忠良15年前開始教授多個談判課程,4年前開設危機談判課程。後者是教授一旦淪為人質或接近淪為人質時,如何與對方談判(香港極少有)。課程每年開4次,每次都有幾十名學員。駱忠良原意主要教商界人士,不料學員卻大多是警察、消防、懲教、社工、教師、醫生,商界只佔少數。相信這是因為香港很少出現綁架或挾持事件,故商界人士的危機意識較低。但發展中國家卻不同。一來槍械管制寬鬆,二來綁匪可以穿州過省,或隨便找個小島躲起來,很多地方可以藏身。而且,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紀律部隊都很鬆懈和兒戲。

駱忠良以前在外資公司工作時,管轄的地區包括某些東南亞和南亞國家,曾經多次到這些地方公幹。有一次,他到東南亞某國公幹,該國的地區經理竟能走到機場的停機坪上接機。而且,後者帶他不知走了那條路,竟能不經入境櫃位,護照沒有蓋印,便出了機場!駱忠良覺得不妥,才補辦回手續。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5年02月19日 11:58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5年02月19日 11:58
多謝分享!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