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私人機構出售或轉移客戶個人資料予第三方作推廣用途,惹起公憤。銀行公會轄下的私隱資料小組展開檢討工作,內容包括改善宣傳銷售單張上字體大小及行距,務求更清晰,條款內容亦會採用更簡單易明的內容。金管局昨再向銀行發出指引,要求加快檢討處理客戶資料的工作,盡快實施改善措施。
銀行公會屬下私隱資料小組早前重新運作,與私隱專員公署合作,研究是否要修改現行私隱守則。
檢討傳單字體大小行距
銀公主席洪丕正表示,小組已召開連串會議,銀行業界正檢討相關私隱條文,以及宣傳銷售單張上的字體的大小及行距,希望較為清晰,條款也會用較簡單易明的方法表達,小組會盡快向私隱專員交意見,並會保障客戶有權選擇不接受推廣宣傳。
金管局8月中曾去信所有銀行,規定9月底前,全面執行私隱專員早前向八達通提出的中期報告建議,包括銀行提取個人資料前,必先得到客戶同意、以清晰字體於客戶條款列明資料轉移用途、確保外判商不會把客戶資料作不適當用途等。
隨着日前永隆銀行違規泄露客戶資料的上訴遭駁回,金管局銀行操守部助理總裁戴敏娜昨再向銀行發指引,要求銀行加快檢討,尤其是利用客戶個人資料作推廣用途的安排,銀行需以更清晰條款以及合理字體大小講述資料用途,盡快實施。
議員倡銀行單張逐一列明
不過,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單是字體增大,不足以全面保障個人私隱。他指出,最重要是銀行在單張上逐項列明每一條款,讓市民逐一選擇資料用途,「舉例說,願意把個人資料轉移到集團其他子公司,剔一格;願意把個人資料轉移到生意伙伴,剔另一格……總之要清清楚楚,羅列有可能轉送客戶資料的對象,讓客戶了解選擇。」
他說,目前除非客戶主動拒絕,銀行會自動把資料轉交第三方,這個機制對市民保障不足,要重新檢討,「應該掉返轉頭,客戶要講明自願把資料轉交其他團體,銀行才可以把客戶個人資料向第三方透露」。
自從八達通被揭發出售客戶私隱後,金管局早前主動調查25家零售銀行,有6家銀行承認,過去5年曾把客戶資料轉移至第三者作推廣用途,涉及約60萬客戶,富邦、中信銀行國際、永亨、永隆、花旗及工銀亞洲先後承認曾向第三者轉移客戶資料。
2025年03月14日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