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青馬大橋發生險死還生車禍,一輛七人車爆胎拋錨,但橋面沒設路肩,七人車停泊路邊時,大半邊車身阻礙慢線,男司機走出車外準備換胎時,尾隨而至七人車閃避不及,直撼拋錨車,換胎司機險被撞死,他與後車上一對母子及男司機共4人受傷送院。
現場為青馬大橋往機場方向、近第一組橋躉附近橋面,3線行車,路邊有約1米闊的「路緣帶」,但沒有其他公路設有足夠一輛車停泊的路肩。橋面上的多組「龍門架」設有行車指示燈號,提醒司機選擇合適行車線。運輸署發言人指出,兩車相撞之後數分鐘,青馬管理公司人員已到場處理事件,當時行車線指示燈還未改變。
走避不及 撞至頭破血流
事發於昨早9時45分,一輛日產七人車沿青馬大橋駛往機場,疑因爆胎停在上址慢線路緣帶,男司機王×忠(32歲)落車打開車尾門預備換胎,未幾另一輛豐田七人車從後猛烈撞上,將日產七人車推前超過一個車位。姓王司機走避不及被撞倒,拋跌地上,頭破血流及手腳受傷,豐田七人車上一對母子譚×玲(35歲)及姓謝男童(2歲),與男司機何×強(53歲)亦受輕傷。4名傷者送院,王要留院治理,情况穩定,何及母子共3人敷藥後出院。
今年3月19日,一輛勞斯萊斯房車疑因爆胎,停在北大嶼山快速公路中線,27歲印度裔司機換胎時遭從後馳至私家車猛撞,慘被夾於兩車之間吐血斃命,私家車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捕。
工程師:無路肩公路宜設避車處
公路安全工程師鄺子憲指出,本港公路分為幹線及快速兩種,幹線公路只設1米闊路緣帶,部分新建成的快速公路則設有3.3米闊路肩。公路是否應該提供路肩,取決於事故風險,部分幹線公路因交通流量大、車速高,應盡可能與快速公路一樣提供路肩。
鄺子憲續說,青馬大橋是懸索橋,結構特別、造價高昂,當初不設路肩應已進行成本效益評估。香港公路依照「TPDM」設計,文件指快速公路並非必須設置路肩,故青馬大橋設計無違反「TPDM」要求,但經十多年營運及曾經發生類似事故,他建議當局總結經驗,改進設計標準及指引。
他亦建議當局考慮在個別不設路肩的公路,每隔500米至1公里增建避車處,供有需要車輛緊急停泊,但由於青馬大橋已經建成,要改動路面設計有一定困難。另外,青馬大橋已設立路面監察系統及龍門架行車指示燈,司機有責任遵照燈號指示駕駛。
2025年03月22日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