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九龍區12間廢紙回收商不滿被海事處逼遷往柴灣,令成本增加一成半,而且將有數以百計的回收貨車需要過海,認為勢必令過海隧道更擠塞。業界將於本周五發動80輛貨車在東隧慢駛,若海事處不理會他們遷往葵涌藍巴勒海峽裝卸區的訴求,不排除最快月底會聯同全港廢紙回收商發動罷收廢紙半個月,估計囤積廢紙會多達5至6萬噸。
海事處:遷葵涌要求對他人不公
對於回收商提出一同遷往藍巴勒海峽裝卸區的要求,海事處表示,政府認為沒理據支持他們需集中一起營運,而該裝卸區大部分的停泊位已被不同行業的營運商租用,若為他們集體搬遷而遷移現址的其他營運商,對後者並不公平。環保署表示會繼續與運輸及房屋局和海事處磋商,尋求可行的搬遷方案,讓回收商繼續經營。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副會長劉耀成表示,在觀塘紮根已逾30年,自80年代開始已多次按海事處的安排集體搬遷。他解釋回收商集中在一起,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內河船船身較長,他們一般需互相借用毗鄰回收商的泊位,若毗鄰不是同行則未必能配合。
九龍區經營 指遷柴灣增成本
他說,政府計劃明年關閉該貨物裝卸區,興建海濱長廊,但海事處只供柴灣讓他們集體搬遷,他指出遷往柴灣不單增加成本,因車程增長,所花的能源和廢氣也會增加。
他保守估計屆時會有500至600輛回收貨車使用紅隧前往柴灣,惟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早前向他們表示「睇唔到有乜問題」。
現時觀塘區回收商每月處理的出口廢紙多達7.5萬噸,佔全港近七成廢紙出口量。劉耀成稱部分回收商若搬往柴灣或不再經營。前線「執紙皮」的老人家收入或因成本上漲而減少,每公斤廢紙最差可由現時賣8毫減至2至3毫。
劉耀成又指若政府不支持回收業,「香港唔做(回收廢紙)都得」,因香港的回收廢紙量對於內地再造廢紙商是九牛一毛,而回收商可與外國聯絡轉口廢紙往內地。
2023年04月07日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