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幾何時,日本的偶像劇和食品被視為時髦的象徵。忽然間,「韓流」襲港,韓劇和韓食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東西,將日劇和日本食品打得七零八落。然而,近幾年「韓流」又盛極而衰,「台風」卻愈颳愈烈,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除了台灣藝人和台灣旅遊令不少港人趨之若鶩之外,台灣食品亦已漸漸滲入港人生活。
新台場:打正旗號賣台食
賓仕洋行董事陳錦泉表示,該公司1990年已從事進口食品生意。1996至1997年間,該公司開始從台灣進口食品,批發給百貨公司和大型超市。到了2002年,該公司更進一步,實行開設新台場台灣食品專門店,相信是香港首間打正旗號的台灣食品專門店。
他解釋,當時開設新台場是基於幾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他們入口的台灣食品種類和款式已夠多;第二,是那些台灣食品的銷量一直有增長,令他們有信心;第三,是因為那時開始多了香港人去台灣旅行。那時正值兩輯《流星花園》在香港熱播之後,那開設新台場,與台灣偶像劇和部分藝人打入香港市場有沒有關係?陳錦泉表示,這並非主要原因,但也有些少關係。「事實上,我們發覺,不同階層的香港人都對台灣有新鮮感!」
開業初期,為了穩陣,新台場還兼賣小量日本糖果。但經營下來,發覺台灣食品要比那些日本糖果好賣得多。於是,很快就改為全部售賣台灣食品。
農產品加工食品具優勢
陳錦泉表示,台灣食品是有其特點:第一,是台灣的農業技術相當先進。台灣政府的農委會一直都有協助農民改進農產品的品種。
第二,是台灣食品喜以當地的農產品作食材。除了質素有一定保證之外,某些食材更是其他地方極少有或沒有的。例如,有一種黑花生便是台灣雲林縣獨有的,與其他花生相比,它有含油量和膽固醇特低的特點。
甚至在製造技術方面,台灣亦有其特點。例如,台灣多個品牌都推出了無鉛皮蛋。但香港和內地卻不大見。正是這種「有點似但又不太似」的印象,才令台灣食品既有親切感,而又有新鮮感。「我們不是由台灣輸入糖果或朱古力,這樣沒有優勢。我們是由台灣輸入以當地農產品加工製成的食品,這樣才有特產的吸引力!」
擴顧客層面 銷逾千款台食
第三,是台灣食品廠的品質控制不錯,比內地食品廠穩陣得多;即使與香港的食品廠相比,亦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取得認證方面)。
為了擴大顧客層面,新台場並非單純定位為吸引年輕人的零食店,而是同時兼售醬料、副食品、罐頭等(有點像台灣食品超市),務求連家庭主婦也吸引過來,一家大小一網打盡。「像這些罐頭當歸鴨和花雕雞,對港人來說,就頗有新鮮感,不用一味吃午餐肉和五香肉丁!」陳錦泉笑說,現時新台場銷售的台灣食品已超過1000款。
台灣遊帶旺 一年開四店
新台場在香港現已有7間分店,其中4間都是在過去一年開設。陳錦泉認為,開店速度加快,是受惠於台灣遊(特別是自由行形式)近年愈來愈被香港人受落。台灣當局近年亦加強在港宣傳,久不久就在地鐵站的月台內宣傳到台灣旅遊。
新台場的店員不時都聽到,有些顧客是早前去台灣旅遊時曾經買過台灣食品回港。而位於佐敦永安百貨地庫的台灣食品廣場的員工亦笑說:「有顧客一進來,就說想找馬英九最愛吃那種花生醬(新竹福源)。」
由9月1日起,台灣放寬港澳居民在網上申請簽證的手續,只要是在香港或澳門出生,並持有至少6個月有效期的特區護照,就可以在網上自行列印簽證,並可省掉75元簽證費。頭兩天就有超過1萬香港人以這方式申請台灣簽證,比以往激增5倍,相當火熱!
兩三年後進軍內地
除了零售業務之外,新台場的批發業務這幾年間亦有增長。現時它就有供貨給某些超市、百貨公司、零食連鎖店、台式食肆、酒樓和快餐集團。陳錦泉相信,台灣食品在香港的熱潮還未飽和。雖然新台場不大可能像超市般開到幾十間至幾百間分店,但開到20間(每區約1間),則是有可能的。未來兩、三年,新台場將繼續增加香港的分店,新店希望有600至2000呎。之後,則希望在內地的一線大城市開店。
事實上,陳錦泉覺得,自馬英九在前年上台之後,兩岸關係和台港關係都大大改善,令兩岸三地的人交流大為增加。現時新台場的分店亦有一成顧客為內地人,個別分店更有兩成。幾年前,這比例只是1%至2%。此外,亦已經有內地的入口商向他們入貨,以廣東省為主。
撰文:薛偉傑
2025年04月30日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