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藥食同源長青網文章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7月15日 12:08

中醫自古有「藥食同源」的觀念,意思是指「藥物」與「食物」均屬於自然的一部份。《素問‧藏氣法時論》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中國人的膳食菜譜中,常將藥性較為緩和的藥物加入菜餚之中,若食用得宜,可達養生之效,甚至改善身體不適;相反,不理解藥物或食物本身的特性,即使是人參等所謂補品,多吃、亂吃也可吃出病來。  
中醫師為病人處方藥物、食療方等,需要了解各種材料的自然屬性,即是「藥性」或「食性」,包括「四氣」:寒、熱、溫、涼;以及「五味」:酸、苦、甘、辛、鹹。我們就是依照這些屬性來認識藥物或食物的功效,具體而言:
◎ 酸味入肝,多有收澀、斂陰的功效,例如白醋、烏梅;
◎ 苦味入心,多有降泄、清火的功效,例如涼瓜、蓮子芯; ◎ 甘味入脾,多有補益、緩和的功效,例如龍眼肉,懷山藥;
◎ 辛味入肺,多有發散、宣通的功效,例如薑、蔥、蒜;
◎ 鹹味入腎,多有軟堅、散結的功效,例如海藻。  
除了材料的性能外,我們還考慮人的體質、當前季節和地理因素,以決定人們是否適宜或忌用某些食材,這就是所謂的「三因制宜」。例如萬物回春,天氣乍暖還寒,人體體內潛藏的陽氣漸漸上升,好像種子發芽一樣,我們就可選用「辛溫」的藥物來稍稍幫助體內的陽氣發散;或配用「甘溫」的藥物來補充體內陽氣,例如「紫蘇薑茶」(紫蘇10克,生薑三片,泡茶,可斟加冰糖調味)。在這情況下,酸、苦味的食物則帶來相反效果,除非是因為治理其他疾病,否則就不宜多吃。  
總括而言,中藥藥膳是講究自然界天、地、人的配合,不能簡單看看消閒書上介紹的功效就隨便亂用,要衡量材料的屬性和個人的體質方為妥當。大家要善用中藥藥膳,不妨先請教中醫師。

資料來源: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edsiu
2024年09月19日 15:15
Thanks for sharing.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seezee
2024年09月19日 15:05
謝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4年03月14日 23:09
Thx.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李鐵紅
2023年07月18日 07:45
謝告知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leecw
2021年12月22日 11:46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ttsuipy
2021年12月22日 11:32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1年05月07日 09:41
問星期一lego是否會取消,因不是所有同學都有報告,上不到堂
1
舉報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