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自發藝術力量 「家」力集氣 深化討論
後#MeToo藝術展覽
後#MeToo藝術活動集合了一群藝術家,展出作品延續#MeToo自發的力量,嘗試引起公眾對性暴力 議題的關注。因為疫情關係,後#MeToo藝術的工作坊、講座及導賞團活動已取消,只保留展覽,並加強了網上互動部分。
足不出戶,如何參與?
觀眾可以在我們的網站欣賞多位藝術家的創作,互動參與。以Aurelia的作品為例,觀眾可掃描二維碼,傾聽「幸存者」的經歷和反思;參與式藝術「釋色如果我是」強調同理心,讓觀眾通過填色,代入受害人、施暴者和旁觀者三種角色進行思考。觀眾可以下載填色紙,並把作品電郵去專頁分享。其他作品也有延伸討論的空間,例如吳傲雪的作品探討「完美受害人」的定義,從網絡世界海量的資訊中,你我能否準確地了解受害人真正的話語和想法?網站也有閱讀資料,例如了解如何透過藝術形式介入這類議題的六招一式 及其他70多件本地和海外性暴力議題作品總匯。
MeToo後怎樣接力?
2017年 #Metoo運動在國際間得到廣泛的傳播,許多人用這個主題標籤在社交媒體講述自己被性侵的故事,香港也有呂麗瑤事件,#ChurchToo和#ProtestToo,顯示了多個問題,包括性侵犯問題的普遍性,不分性別,漏報嚴重,歧視指責受害人的扭曲文化及網路審判的普遍恐懼等,運動旨在打破沉默,用同理心為受害者賦權加力。#MeToo後,藝術在這個議題上還可以做些甚麼?
今次展覽連結各個關注性暴議題的藝術家, 她/他們以自發的藝術手法,去回應各自關心議題的面向,例如受害人的創傷和充權、了解加害人心理、增強旁觀者同理心、強姦迷思、網絡性欺凌、權勢性侵、兒童性侵、性別研究等,展覽着重交流和參與,更會展出相關書藉和研究報告,希望能引起公眾對有關議題的持續關注,探討自由、公義、同理心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觀眾可瀏覽本展覽的網頁 (postmetooart.wixsite.com/2020),或到展場走走,觀看眾人自發的藝術創作,有興趣參與的,可即場或網上創作,展示個人創意力量,呈現多元觀點。
2024年10月19日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