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日(8月15日)乃「日本侵華戰敗投降」67周年,適逢兩岸三地又起「保釣」風潮,雖然政府力催在本地中、小學推動國民教育,但釣魚島這段歷史,其實並不在目前的中學課程。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指出,在舊制高級補充程度的通識科,教授中國與國際關係時,必會觸及釣魚台爭議,但現時的課程卻無提及,幸仍有學生主動透過專題研究以求認識事件。
現課程未提及 有學生主動研究
張銳輝說,舊制高考通識的「今日中國」課題,學生需深入了解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與各國關係及在國際的地位,釣魚台爭議便成為認識中日關係的必備課題。但現行的中國歷史、通識科,並無硬性規定教授釣魚台事件,一般由教師自決是否納入教授範圍,但由於資訊流通發達,不少學生會主動認識事件。
以他自己教授的首批文憑試學生為例,便有數名學生以釣魚台爭議作為通識科「獨立專題研習」題目。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認同,釣魚台爭議是學習全球關係、現代中國國情的絕佳議題,但教學不應只流於情感層面,應以史實為本、理據為輔;他認為,學生除要了解釣魚台主權爭議的歷史背景,亦要了解中日雙方各持的理據。
至於對「釣魚台主權誰屬」的答案,許認為,學生全面了解後可自行判斷,若以「我是中國人」一概而論,將流於情緒化。此外,老師亦可推進教導其他國際主權爭議問題,以及後續的解決辦法,「兩國若商討不果,下一步可以是搬上國際法庭、引起零星衝突,甚至是戰爭,老師都可引導學生探討,增加認識事件的深度」。
現課程未提及 有學生主動研究
張銳輝說,舊制高考通識的「今日中國」課題,學生需深入了解中國在改革開放後,與各國關係及在國際的地位,釣魚台爭議便成為認識中日關係的必備課題。但現行的中國歷史、通識科,並無硬性規定教授釣魚台事件,一般由教師自決是否納入教授範圍,但由於資訊流通發達,不少學生會主動認識事件。
以他自己教授的首批文憑試學生為例,便有數名學生以釣魚台爭議作為通識科「獨立專題研習」題目。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許承恩認同,釣魚台爭議是學習全球關係、現代中國國情的絕佳議題,但教學不應只流於情感層面,應以史實為本、理據為輔;他認為,學生除要了解釣魚台主權爭議的歷史背景,亦要了解中日雙方各持的理據。
至於對「釣魚台主權誰屬」的答案,許認為,學生全面了解後可自行判斷,若以「我是中國人」一概而論,將流於情緒化。此外,老師亦可推進教導其他國際主權爭議問題,以及後續的解決辦法,「兩國若商討不果,下一步可以是搬上國際法庭、引起零星衝突,甚至是戰爭,老師都可引導學生探討,增加認識事件的深度」。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