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網誌撰文表示,本屆政府大力推進減廢回收,擴展和優化「綠在區區」等回收網絡,更努力開展家居廚餘回收,本港廢物量已越過頂峰,開始穩步下降,2023年人均廢物棄置量為每日1.44公斤,較2022年下跌4.7%。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1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香港廢物量已經越過頂峰,開始穩步下降
香港從20多年前起開始宣傳減廢回收,但效果一直未盡人意。上圖可見,即使在過去十年,香港的人均棄置量繼續從2014的每天1.35公斤上升至2018年的1.53公斤。疫情期間人均棄置量有所下降,但疫情過後數字便急速回升。本屆政府大力推進減廢回收,以及擴展和優化「綠在區區」等回收網絡,更努力開展家居廚餘回收,我們見到廢物量已經越過頂峰,並且開始穩步下降。
相比2022年,2023年的廢物棄置量減少了2.2%;2023年的人均棄置量為每日1.44公斤,比2022年的1.51公斤下跌4.7%,比2021年的1.53公斤下跌5.9%。當中廢塑膠減少了10.5%;整體廚餘減少了3.4%,其中家居廚餘更減少了12.6%;廢紙和金屬分別下跌了3.2%和9.5%不等。
回收率從低位開始上升
過往數年的數據顯示,廢物不斷增加的同時,回收率卻下降,疫情期間市民的回收意欲更低。隨着我們積極擴展社區回收網絡,推動更多市民參與回收,都市固體廢物的整體回收率亦開始上升。總回收量由2022年約191萬公噸增加至2023年接近197萬公噸,增加超過5.5萬公噸,回收率亦由32%上升至33%。
塑膠購物袋棄置量減少
我們在2022年12月31日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2023年塑膠購物袋棄置量約為37.2億個,較2022年約54.3億個大幅減少約31.5%,而當中單計平口袋的棄置量更按年下跌超過60%。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雖然已推行了十餘年,我們仍會與時並進,不斷優化,令這項減塑措施維持效用。
以上是2023年的主要都市固體廢物統計數字,其他數據仍在覆核中,整體統計報告將於下月公布。今年我們推動減廢回收的力度更大,預計在廢物數量或回收數量方面,將會有更佳的成果。
擴展和優化「綠在區區」和公共回收物收集點
我們明白要推動市民回收,方便的回收設施和收集點是關鍵,所以不斷擴展政府回收網絡的公共回收物收集點,收集點數目已由2022年7月約160個大幅增加至現時500多個,並將於明年第一季進一步增加至800個。
擴展和優化公屋和私人住宅回收網絡
為更方便佔全港三分之一人口的公屋居民進行回收,環保署現已在公共屋邨開設了45間回收便利點(「綠仔店」),年底會擴展至50間,服務覆蓋約120萬人口。
說到方便,能夠在居住的屋苑範圍內進行回收應該是最方便的做法,所以環保署今年6月推出《減廢回收約章》,鼓勵私人住宅處所承諾在處所內提供便利的分類回收設施(除紙、膠、鐵的回收桶外,還須包括紙包飲品盒和廚餘回收桶),協助住戶進行源頭分類和乾淨回收,提升回收物的管理績效,數月間已接獲約850份申請,涵蓋約67萬個住戶。
優化回收設施服務時間
除了方便的地點,方便的時間同樣重要。為讓市民可以在上班前或收工後參與回收,環保署已逐步將「綠仔店」的營運時間延長。目前已有17間「綠仔店」率先提早一小時開鋪,晚上延遲兩小時收鋪,服務時間由朝九晚七延長至朝八晚九,稍後會有更多「綠仔店」優化服務時間。
另外,環保署亦試行在晚上6時至9時於市區營運晚間回收流動點,在鄉郊地區的試行時間則為下午5時至晚上8時(平日)或下午2時半至5時半(周末),重點擴展服務對象,特別是需要在日間工作的市民。晚間的流動點同樣回收九種常見回收物,亦有「綠綠賞」積分。港島區的晚間流動點已率先在6月底開始運作,在7月錄得2,600名訪客,共收集到8,400公斤回收物,而8月和9月則增至12,000公斤和13,000公斤。其中位於田灣、北角和筲箕灣的晚間回收流動點甚受市民歡迎。現時晚間回收流動點已擴展至九龍區和新界區。截至9月底, 所有晚間回收流動點合共收集約46公噸的回收物。
擴展廚餘回收網絡
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約30%,是回收的重中之重。本港的廚餘回收網絡主要由今屆政府開始着力擴展,由2023年底至今年10月,環保署已將廚餘收集點由800個增至約1,450個,其中已在今年6月底完成在全港所有213個公共屋邨安裝共74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比原定目標提早了兩個月。
政府同時提供資助予私人屋苑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從2023年底至今年10月,私人屋苑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數目已增加兩倍,由約100個增加至約330個。
至於住所未有設置廚餘回收桶的市民,則可在公眾廚餘回收點回收廚餘。這些公眾廚餘回收點分佈於公眾垃圾收集站、「綠仔店」、公眾街市及廚餘回收流動點(即定時定點的街站),數目由2023年底約50個已增加至現時約170個。
來年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各項廚餘收集措施,其中包括將全港住宅的廚餘收集設施倍增至約1,600個,並會逐步為公屋增設智能廚餘回收桶,以達到2026年時公屋「一座一桶」的目標,亦會繼續透過不同計劃資助私人住宅樓宇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以及增加廚餘回收流動點的數目至100個。
未來規劃廚餘回收配套時,環保署也會探討各種創新及更具成本效益的廚餘收集技術,包括改良現有的廚餘回收桶和試驗各類型的就地廚餘處理設施。
回收量顯著增加
隨着各項回收網絡和設施的持續提升和社會對垃圾收費的熱烈討論,市民對減廢回收的認識和參與度顯著提升。「綠在區區」去年全年回收物的重量為26,000公噸,今年首三季的回收物重量已超出去年全年,達到30,700公噸。
公屋方面,自從今年6月我們開始免費向公屋居民提供指定袋並配合減廢回收宣傳教育活動,公共屋邨的回收量持續上升,其中公共屋邨回收便利點9月的回收量比較5月上升了40%,而公共屋邨10月的廚餘回收量比較5月同時也上升了接近70%。
整體廚餘回收量亦因應政府積極推行各項收集措施而顯著增加,現時平均每日廚餘收集量約310公噸,相較去年12月增加了50%。家居廚餘的回收量更大幅提升,今年10月收集到的家居廚餘量較去年12月增加了五倍。
宣傳教育
除了擴大回收配套外,我們會把握公眾關注分類回收這個機會,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工作。環保教育要從小開始,所以環保署在今年3月開展「回收@校園」活動,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資源分類,養成減廢回收的習慣。目前已有超過500間中小學逾32萬學生參加「回收@校園」。明年我們亦會為學校舉辦至少400個減廢回收的宣傳活動。
環保署轄下負責地區宣傳工作的綠展隊亦會加強與非牟利機構合作推行綠展義工計劃,以接觸更多婦女、外籍家庭傭工、少數族裔和新來港人士等社群,加強教育和鼓勵不同背景的市民實踐源頭分類和乾淨回收。
環境及生態局亦與環境運動委員會合辦「全民減碳大行動」宣傳活動,鼓勵大眾將減碳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大家只需於11月內將自己在衣、食、住、行四方面的減碳行動分享到個人社交媒體,並把截圖上載到活動網站,同時提供「綠綠賞」會員編號,即可參加抽獎。得獎者將贏得於明年1月4舉行的「零碳演唱會」門券兩張。希望透過青年藝人號召年輕人成為「綠綠賞」會員,加入減碳、減廢回收的行列。
優化「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
「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廣受歡迎,得到市民的認同,是推動我們積極前進的動力來源!我們將再接再厲,於12月內推出全新的「綠綠賞」獎賞選項,讓用戶以積分兌換為電子禮券或超市購物券,自由選擇所需的禮品,令「綠綠賞」更生活化,鼓勵市民更多參與廢物分類回收,共同推動社會建立良好的綠色減廢回收文化。
「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獲奬
近日一個網絡商店平台頒發年度最佳手機應用程式的獎項,環保署開發的「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榮獲Google Play香港區2024「最佳社會貢獻應用程式」大獎,頒獎典禮前日在上海舉行,環保署同事亦有出席分享開發及運作這個程式的經驗。
「綠綠賞」獲獎不僅是對部門善用科技改善服務以貢獻社會方面工作的肯定,亦反映了市民持續支持和參與減廢回收的熱誠,現時「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用戶數量已突破100萬。
聯手推動香港的綠色生活文化
廢物量越過頂峰,開始穩步下降;回收率亦從低位開始上升,是香港保護環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亦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今天越來越多市民把廢物和廚餘分類回收,在過去半年更有很多市民作出改變來實踐走塑,在推動綠色生活上,這些大規模的行為和習慣改變是前所未有的,標誌着一個綠色減廢回收文化正在香港發芽成長中。
要移風易俗改變整個社會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並不容易,單靠政府推動不會成事,必須要整體社會的支持和參與,才可以成功。今天香港已經有一個好的起步,是二十多年來難得的機遇,我呼籲所有認同這個目標的人、團體和機構,以及還在作觀察和評論的朋友,一齊行動起來合力推動,和鼓勵其他人改變生活習慣,聯手打造香港的綠色生活文化,建立我們的生態文明。
2024年11月25日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