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心理照顧
減壓方法
最後更新日期
2019冠狀病毒病來勢洶洶,排山倒海有關抗疫的資訊、因機構/商鋪暫停運作而被打亂的計劃和生活規律、加上因口罩、消毒物品或家居用品缺貨而出現的搶購情況等,都為我們帶來不少的精神壓力。在這個艱難的時期,除了保障身體健康,免受病毒感染之外,我們更須要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內心的平靜去對抗疫症。
常見的壓力反應
當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如新型傳染病的爆發,我們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會出現不同的壓力反應,這些都是我們內在發出的訊號,提醒我們照顧自己的需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壓力反應:
- 身體:呼吸困難、胸部繃緊、胃部不適、肌肉緊張、疲倦、頭痛、出汗等
- 情緒:緊張、焦慮、恐懼,擔心、煩躁、憤怒、難過、抑鬱、孤單、無助、內疚等
- 思想:精神不集中、記憶力轉差,思想混亂、難於做決定或解決問題、重複想著有關事情、思想過於負面等
- 行為:睡眠失調、食慾不振、迴避或反覆查看相關訊息、變得寡言、缺乏動力、處事衝動、容易被驚嚇、坐立不安等
這些都是我們遇到壓力時的常見反應,只要適當地處理,一般會慢慢平復過來。
安心抗疫小貼士
1. 學習防疫方法
- 從可信賴的機構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世界衞生組織等,獲取關於病毒及防疫方法的正確資訊
- 自己能力範圍做到的儘量做,對防疫措施絕不疏忽,亦不過於恐慌
- 如須定期覆診,可先訂立應變計劃,例如預早上網搜尋或致電醫院/診所瞭解覆診或領藥的特別安排,和所需的預防感染措施,以減低不安及混亂感
- 抗疫和日常用品足夠使用便可以,避免不斷搜羅或囤積,以免增加精神及金錢上的負擔和浪費資源
2. 適量接收資訊
- 如非必要,避免不斷接收有關疫情的資訊或新聞。只於特定的時間查看消息,並限制次數到一日1-2次,以減少不安或焦慮
- 謹慎分析從網上或朋友口中獲得的消息,不道聽途說,亦不盲目跟隨,也不要輕易轉發以免以訛傳訛
- 無論接收到任何訊息,先讓自己停一停,冷靜一下情緒,可以的話找家人或朋友商量,諮詢他們的意見,避免一時衝動做出錯誤決定
3. 維持健康生活
- 確保作息有序、均衡飲食及充足休息
- 保持適量的體能及認知活動,例如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運動 (如伸展、太極等) 或健腦遊戲 (如閱讀、下棋、砌圖等)
- 恪守睡眠衞生,減少咖啡因的攝取量,睡前避免看電子屏幕
4. 平靜不安的心
- 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應:不壓抑、不逃避、不抗拒
- 明白擔心源於對將來的憂慮,嘗試將注意力帶回現在,尤其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 學習放慢自己的步伐,留心平時忽略的東西,例如窗外的風景、洗手時的水溫等
- 安排一些可以令自己心情舒暢的家中活動,例如聽音樂、唱歌、練習書法、種花等
- 定時做鬆弛練習,如腹式呼吸法、靜觀呼吸等,令繃緊的身心可以得到紓緩
- 切勿依賴煙、酒或藥物等不良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
5. 共同面對難關
- 提醒自己並不是孤身作戰,身邊的家人、親友和鄰居也一樣共同抗疫
- 即使因疫情影響而暫時未能跟親友見面,也可以透過電話或手機短訊互相問候、聊天,彼此分憂之餘亦可互相勉勵
- 如果發覺其他人需要幫忙,不妨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提供協助,例如致電關心你的鄰居,特別是獨居長者,看看他們有甚麼需要
6. 樂觀態度應對
- 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疫情,多留意令人鼓舞的報導,例如患者康復出院的消息等
- 在困難中更能發揮互相守望、彼此關愛、團結一心的精神,同時不要低估自己應對逆境的能力,緊記要不時為自己和身邊的人打氣
- 此病雖然可怕,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病毒對我們的威脅會逐漸減少,疫症亦終會過去。我們只要做足防護措施,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健康,定能渡過難關
7. 專業人士協助
- 如果發覺情緒持續不穩達兩週或以上,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便要儘快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
資料來源
衛生署 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回應 (0)
2024年08月12日 08:55